建于1956年,占地面積約3.5公頃,主要以收集保育和研究華中地區以及云、桂、川、黔的藥用植物為工作重點,目前已收集藥用植物1500 余種,是國內外保育藥用植物最多的專類園之一,也是武漢植物園對外重要科普宣傳展示基地和主要景點之一。
本園主要根據植物的生長習性、科普展示與物種保育需要等分為6個區域:
(1)李時珍藥文化科普展示區。本區位于園內中心地帶,占地約1000m2,以李時珍雕像為中心,按照人體四大系統,包括呼吸系統、循環系統、消化系統和泌尿系統,進行藥用植物的圖形化種植和展示。
(2)特色藥用植物展示區。主要包括常青油麻藤(Mucuna sempervirens Hemsl.)的植物絞殺現象展示、毒品原植物罌粟及其近緣種虞美人的展示。
(3)藥用觀賞植物展示區。該區于2021年建設完成,主要包括藥用植物花鏡、巖石區、枯木區、芳香植物區、紫珠屬植物資源展示區等。
(4)藥用植物教學展示區。該區選取《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年版)一部收載的常用中藥材源植物進行規則式種植池展示,旨在為中醫藥專業學生、熱愛中醫藥的民眾提供藥用植物的識別,藥用部位和藥用價值普及等。
(5)巖生藥用植物保育區。該區依高低錯落的地形,模擬巖生植物的自然生境,以山、石、水為元素而建,用以保育溪邊、濕坡、巖石上附生的藥用植物,如水龍骨科蕨類植物石韋等。
(6)蔭生藥用植物保育區。利用杜仲林、柏樹林、池杉林等林下空地,種植和保育喜陰類藥用植物,包括名貴藥用植物黃連(Ciptis chinensis Franch.)、淫羊藿(Epimedium sagittatium Maxim.)、七葉一枝花(Paris polyphylla smith)、八角蓮(Dysosma versipellis M. Cheng.)、馬蹄香(Saruma henryi Oliv.)、細辛(Asarum sieboldii Miq.)等。
(7)熱帶亞熱帶藥用植物保育區(溫室)。溫室面積約200m2,主要保育來自熱帶、亞熱帶的難以在武漢露地越冬的藥用植物。
本草園不僅承擔著華中地區藥用植物的保育與科普工作,還在藥用植物種質資源標準化整理、湖北省地道藥材規范化種植(GAP)及示范基地建設、湖北省民間習用重要中藥材野轉家種等研究上開展了大量工作,開發出可大規模推廣的藥用保健型蔬菜品種3個,獲得國家級、省級新品種審(認)定8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