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body id="79f28"></tbody>
    1. 
      
      1. <progress id="79f28"></progress>
      2. <samp id="79f28"><ins id="79f28"></ins></samp>
      3. <menuitem id="79f28"><strong id="79f28"><u id="79f28"></u></strong></menuitem>
        <track id="79f28"><nobr id="79f28"></nobr></track>
          1. wbg logo

            綜合新聞

            武漢植物園開展2023年湖北省科技活動周系列科普活動

              5月20日,2023年湖北省科技活動周拉開帷幕。本屆科技活動周以“熱愛科學 崇尚科學”為主題,5月20日至31日在全省范圍內舉行。武漢植物園根據自身資源和特色同步開展科普展覽、科普講座、科學探究等活動,并向公眾限時免費開放,用一系列有趣的特色主題活動,帶領廣大公眾開啟一場奇妙的科普之旅。 

              2023年湖北省科技活動周啟動儀式在鄂州市國際會展中心舉行啟動儀式現場,武漢植物園以消落帶為對象,通過科普模型、科普展板、科學實驗等方式向公眾展示科技創新成果,普及科學知識。消落帶作為陸域和水域的過渡帶,具有防洪、水土保持、凈化水體、保護生物多樣性等多種功能,在銜接水陸環境、維持生態平衡、生態服務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武漢植物園展位,一個綠意盎然的微型消落帶模型吸引不少參展觀眾問詢。“看,這就是個天然的過濾器!” 通過消落帶模型的演示,一杯渾濁的水經過消落帶的過濾,變清澈了不少。武漢植物園科普工作人員熱情地向公眾介紹了消落帶的結構、功能、生態恢復與治理等知識。通過展板,公眾還了解了武漢植物園在三峽庫區消落帶的研究成果。 

              科技活動周首日,武漢植物園園內各項活動也如火如荼地開展。以“引領綠色生活 創造低碳未來主題的科普展,吸引不少游客打卡。展覽以圖文展板、實體展品、低碳互動站等形式帶領公眾解讀“雙碳”“碳匯”等生態熱詞,闡述生態文明視角下山水林田湖草沙的保護和綜合治理的現實意義,向公眾推廣綠色低碳、生態文明的發展理念。生態文明攝影展以震撼影像帶來視覺盛宴,多樣物種、奇妙景觀、壯美山河、靈動自然,40余幅攝影作品展示了中華大地的生態之美。當天上午,武漢植物園面向18歲及以下青少年免費開放,近萬人打卡武漢植物園,參觀特色植物,觀看科普展覽,感受科學氛圍。 

              5月21日,園內兩場高水平的科普講座讓公眾零距離與科學大咖接觸,接受科學滋養。灘涂廣袤遼闊、河流縱橫交錯、湖泊水美魚肥,從赤道到極地,濕地以各種生境存在,為地球貢獻了極致風景,為生態描摹大美畫卷。武漢植物園流域生態研究中心副主任、水域生態過程學科組組長劉文治研究員開講,他用生動通俗的語言介紹了濕地的定義、類型、分布和功能,帶領公眾摸清了濕地的家底。有茭蘆菱蓮、魚蚌蝦蟹,更有白鷺翻飛、蛙鳴鳥啾,一張張濕地版“生物圖鑒”讓公眾直觀地感受到濕地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他以武漢東湖開展湖泊生態修復為案例,講述了我國正在采取的濕地保護措施,呼吁公眾參與保護濕地。大自然保護協會(TNC)中國首席科學家張小全研究員受邀在武漢植物園開展講座,他的講座聚焦“氣候變化與生態系統碳匯”,對碳中和碳達峰、氣候變化的不利影響、生態系統碳匯、生態系統碳匯與碳交易等內容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增強了公眾的綠色低碳意識,激發了公眾對低碳發展對策的思考。 

              湖北省科技周是一年一度的科普盛宴。武漢植物園將科技創新和科學普及深度融合,積極策劃形式多樣的科普活動,集中展示科學的智慧、科技的力量,讓公眾樂享“科普大餐”,激發更多社會公眾熱愛科學、崇尚科學。

            參加省科技活動周主場活動

            公眾參觀低碳主題展覽

            劉文治開展講座

            張小全開展講座

            向公眾講解消落帶

             

            科普開放中心

            国产日韩久久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