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華中農業大學梁梅教授應邀做客東湖講壇第四十六期,并做了題為“The hidden world of flower color evolution in monkerflower”的學術報告。園部分學科組長、青年科研人員、在讀研究生共30余人參加此次活動,報告由中國科學院植物種質創新與特色農業重點實驗室主任韓月彭研究員主持。
猴面花因其花朵形似猴子面部而得名,它的花朵色彩豐富,常被作為花瓣研究的模式植物。梁梅教授從植物進化的角度講起,分析了猴面花種間的進化關系并引出猴面花花朵所具有的均一和不均一著色現象。在猴面花均一著色研究方面,梁梅教授詳細地闡明了花瓣呈現白色和黃色的分子機理。白色花瓣是由于花青素積累關鍵的MYB基因編碼區存在的uATG插入引起蛋白豐度降低,花青素合成減少導致的;黃色花瓣是由于YUP位點缺失導致的,而在正常情況下,YUP位點編碼的siRNA靶向了類胡蘿卜素途徑的關鍵基因RCP2,從而使花瓣不積累黃色,但花青素能正常積累,導致花瓣表現為紅色。此外,梁教授通過比對多個猴面花種YUP位點,發現YUP與兩個花青素轉錄因子SOLAR、PELAN緊密連鎖,三個基因組成一個super-locus,從而使得物種的類胡蘿卜素與花青素兩種性狀可以在群體中共遺傳。在猴面花不均一著色研究方面,梁教授重點講述了花瓣縱向條紋的形成機理,闡明了BHLH2和BHLH3基因對花瓣條紋形成的關鍵作用,基因功能分析進一步證明這2個轉錄因子在蛋白移動性以及蛋白互作層面的差異,相關的研究結果還在進一步完善中。
報告結束后,梁梅教授與師生就相關領域內的學術問題進行了交流討論,細致解答大家提出的問題,受到廣大師生的一致好評。
報告會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