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和神農架國家公園共同建設、位于湖北神農架國家公園千家坪25公頃落葉闊葉混交林監測樣地完成了第一次植物調查,這標志著湖北省首個25公頃生物多樣性監測大樣地建成,對系統深入提升神農架森林生物多樣性維持機制、全球氣候變化生態學以及生理生態學等領域的研究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神農架因復雜多樣的地形環境,成為很多古老、珍稀物種的避難所,被稱為“物種天然基因庫”和川東鄂西地區的代表,也是我國北亞熱帶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生態系統的最典型代表。2021年11-12月,武漢植物園江明喜研究團隊聯合神農架國家公園開始進行樣地的選址工作,經過走訪、實地踏查等方式選定在千家坪建設一個25公頃落葉闊葉林大樣地,同時在官門山建設一個5公頃的常綠落葉闊葉林衛星樣地。其中,千家坪25公頃大樣地以米心水青岡、紅樺和銳齒槲櫟為優勢物種,官門山5公頃樣地以臺灣水青岡、多脈青岡為優勢物種。
2022年4月初,武漢植物園聯合測繪公司進行樣地的勘界和地形測量工作,并于6月中旬結束千家坪和官門山2個樣地的地形繪制工作。7月上旬,由武漢植物園植被生態學團隊全體成員以及華中農業大學、三峽大學、長江大學、黃岡師范學院等院校近40余名學生組成的調查隊伍,對千家坪25公頃樣地所有胸徑1厘米以上的立木植物進行了掛牌、物種鑒定、胸徑測量和坐標定位。該調查于8月8日正式結束,并開始進入到室內數據核對、物種二次鑒定等程序。
神農架大樣地建成后,將長期致力于生物組分(植物、動物、昆蟲、微生物)、環境要素(氣象、土壤等)和重要生態系統過程(碳循環)方面的監測,有利于增強高效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途徑和措施。在樣地調查過程中,武漢植物園劉峰研究團隊對樣地的土壤進行了取樣,長江大學也在樣地布設了20套昆蟲生物多樣性監測裝置并開始進行昆蟲生物多樣性監測。根據規劃,武漢植物園擬在現有的2個樣地基礎上,根據神農架植物和植被特點,將建立一系列的海拔梯度樣地、典型植被類型衛星樣地、特殊生境樣地(高山濕地)、珍瀕危群落樣地以及公里網格樣地,并據此構建神農架植物多樣性監測體系。
神農架大樣地植物調查隊員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