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2022年青少年高校科學營植物科學專題營閉營。三天的時間里,來自宜昌、黃石、武漢等地的50名高中學子在武漢植物園解密自然、探尋真理,以熱情飽滿的求知欲望、積極進取的探索精神與植物科學碰撞,成就了一場不平凡的科學之旅。
此次植物科學專題營的閉營儀式采用項目答辯的形式進行,50個營員分成5個小組,對三天的植物探究課題進行答辯。湖北省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朱志斌,湖北省青少年科技中心主任靖春元,湖北省科技廳人才與科普處副處長杜純,華中農業大學博物館館長姜昊,武漢植物園副主任劉宏濤、科普開放中心副主任張莉俊以及楊美研究員、左娟研究員、鄧顯豹副研究員擔任評委,為5支隊伍進行了點評與指導。活動由科普開放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梅林主持。
荷花顏色的秘密,蓮子好吃的影響因素,植物對大型土壤動物多樣性的影響。生活中的問題,可以用科學思維和科學方式來解決問題。是什么原因導致發育不同時期的青鮮蓮子鮮食口感存在差異?在結題答辯環節,來自赤壁市第一中學的營員們提出科學假設,對蓮不同組織的樣品和不同發育階段的蓮子樣品進行采集,通過淀粉和可溶性糖的測定等方式,找到了影響蓮子風味與品質的因素。“植物對土壤動物有什么影響呢?”鄂州隊和黃石隊的營員聚焦土壤里的大學問。營員們通過PPT的方式,介紹了三天的探究成果。活動評選出一二三等獎,與會領導與評委為獲獎隊伍頒獎。
梅林代表武漢植物園對出席活動的嘉賓和學生們表示感謝。他表示,各位營員在這次植物科學專題營的課題研究中收獲了充實而又愉快的學習和探究體驗,在具有挑戰性的科學營課程中,與植物親密接觸,體驗到了科學的魅力和樂趣。他希望廣大營員把植物科學專題營作為一次重要的學習契機,學好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 積極投身科學研究事業,追尋心中的“青春夢”“科學夢””中國夢”,努力成為我國科技創新后備人才。
三天的科技交流活動豐富多彩。與名家大師面對面,聆聽科研講座,“云游”大美非洲,了解中非科技合作成果,感悟科學家精神。走進公共實驗平臺,了解植物科研領域重要儀器設備的種類、功能和用途。實地調查、采樣、實驗設計與操作、實驗數據采集,按照科學探究的一般流程來開展植物課題研究,過一把“科學癮”。小小少年們在火熱的七月,激揚青春智慧,放飛科學理想。
青少年高校科學營活動旨在激發青少年對科學的興趣,弘揚科學家精神,鼓勵青少年立志從事科學研究事業,培養青少年的科學精神、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培養國家科技創新后備人才打下堅實基礎。
作為全國唯一一個承辦植物科學專題營的科研機構,武漢植物園依托豐富的植物資源與專類園資源,根據高中生的認知水平,精心設計了主題突出,特色鮮明、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科學探究內容,充分展示了武漢植物園豐富的植物資源和科教資源、展現了植物世界的神奇和植物科學的魅力。活動激發了學生對科學研究的興趣,培養了學生嚴謹求實、獨立思考、協同合作的科學精神,將科學的種子種進青少年的心田。
開展課題探究
獲獎隊伍及優秀導師合影
匯報答辯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