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端午日,正是人間好時節。在自然風物中尋蹤自然端午,在聽曲逛集中浸潤文化端午,在民俗活動中回味人文端午。剛剛過去的端午小長假,游客在武漢植物園“粽”情自然,感受萬般歡樂。
賞花聽曲逛市集 享受假日慢生活
綠楊帶雨垂,榴花照眼明。端午時節草木繁盛,風物迷人。荷花與睡蓮是游客們賞夏花的首選,游人三三兩兩佇立花旁,用鏡頭定格美好瞬間,縱享夏日美好時光。在景觀溫室,剛上新的食蟲植物們成為假日新寵。貍藻、捕蟲堇、瓶子草等大秀神奇的捕蟲技能,每天4場食蟲植物講解服務場場爆滿。
吹拉彈唱,歌舞表演,這個端午,來自武漢歌舞劇院的頂流演員們用精湛的表演帶來線下文化盛宴。情緒飽滿的《長江之歌》,婉轉動人的樂器合奏《神話》,優美的傣族群舞《邵多麗》,演員們你方唱罷我登場,好戲不斷。
6月5日,來自大李文創村的非遺匠人與手工藝人帶來了大李市集,布藝、繩藝、珠寶手作、銅絲工藝等攤位一亮相就吸引了不少游客來“趕集”。在銅絲工藝攤位,只見攤主將彩色銅絲騰挪纏繞,一個齊天大圣很快制作完成,讓小朋友們挪不開眼。
花精靈刮刮樂、種子娃娃機等趣味活動同樣在節日增添歡樂氛圍。
從山水自然走進詩意自然,從詩意自然躍進浪漫自然,人們放松身心,在武漢植物園盡享假日慢生活。
點雄黃包粽子賽龍舟 端午氛圍滿滿
龍船鼓聲起,端午節味濃,端午是集多種文化內涵為一體的民俗大節。點雄黃、做香囊,掛彩蛋、尋粽葉、包粽子、旱地龍舟賽……,在武漢植物園,親子家庭通過重溫民俗活動,品味端午文化,體會傳統佳節的快樂。
“棗粽的諧音是早中,古代狀元考試前家里都會準備棗粽為其求個好兆頭。”自然課堂中,科普老師講解了點雄黃、沐蘭湯、插艾草等端午習俗。箬竹、芭蕉、露兜樹、一葉蘭……,孩子們實地探究了6種可以當粽葉的植物,感受南北粽葉大不同,端午十里不同俗。
“一二一二一二”,在綠草如茵的草地上,一場別開生面的旱地龍舟賽熱鬧非凡地展開。在包粽子環節,孩子們用稚嫩的小手輕卷粽葉、包裹纏繞,包的有模有樣。各種民俗活動讓端午的儀式感滿滿。
小游客劉開宇說:“今天學習了很多關于端午節的知識,更加了解中華文明深厚的底蘊和豐富的文化,還交了很多新朋友,非常開心。”
日觀花夜尋蟲 奇趣自然玩法多
繩索打結、搭建滑索、拉索過澗,”嗖“,孩子們如一只歡樂的鳥兒,從滑索這頭滑向那條。這是勇敢者的游戲,也是孩子挑戰自然的見證。端午小長假,武漢植物園研學活動有了更多“進階玩法”,日觀花葉璀璨,夜攬星河入懷,從白天到日暮,小朋友的歡聲笑語不斷。小長假期間,武漢植物園共開展了30場研學活動,吸引了500個小朋友參與。
尋找長在樹上的“肥皂”,手動搓泡泡,感受天然清潔的力量。考察入侵者小龍蝦的作案現場,體驗快樂的釣蝦游戲。夜宿植物園全新升級,與星為鄰,與神奇動植物為伍,還有又酷又浪漫的森林冷餐會。暗夜里的生命多姿多彩,植物王國夜精靈出動,聽聲辨位打開夜游自然的新模式。拉索過澗、開蚌尋珠,多項研學活動精彩不重樣。孩子們在武漢植物園觀花識蟲、飛天遁地,打開廣闊天地。
武漢植物園以自然探索、生物科考、體能拓展等為主題,研發多元化的研學產品,在產品專業度及教育屬性上下更多功夫,深入探索“旅游+科教+自然”的融合發展,為學生減壓賦能、為素質教育賦能,深受市場好評。
圖1 游客賞花游園
圖2 端午民俗活動
圖3 研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