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以下簡稱“中國科協”)公布2021-2025年第一批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名單,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以下簡稱“武漢植物園”)榜上有名。中國科協于1999年開展創建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的工作,全國科普教育基地每五年重新評審一次。這是武漢植物園自1999年獲評首批全國科普教育基地以來,第四次被評為全國科普教育基地。
武漢植物園是國家植物資源儲備和植物遷地保護的綜合研究基地,現收集保育植物資源13000余種,建有世界上涵蓋遺傳資源最廣的獼猴桃專類園、東亞最大的水生植物專類園、華中最大的野生果樹專類園、華中古老孑遺和特有珍稀植物專類園、華中藥用植物專類園等17個特色專類園。近些年,武漢植物園利用資源與人才優勢,圍繞“植物與人居環境”、“生物安全”、“水與人類健康”三個主題開展特色鮮明的科普教育。
長期以來,武漢植物園堅持長期面向社會和公眾開放,以打造優秀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為出發點,充分發揮科學研究、植物資源等優勢,高質量推進科學普及等相關工作,助力全民科學素養提升。
武漢植物園持續豐富科學教育活動類型,形成了集“研學旅行+自然課堂+植物專題營+野外科考營+科普進學校/社區”為一體的“植物+”綜合教育活動體系。有效融合社會資源,探索科普教育向產業化轉變的體制和機制,在全國率先開展研學實踐教育活動。構建了針對4-16歲青少年的分學段分年齡課程,科普教育品牌活動“自然課堂”舉辦500多期,累計超5000個家庭參與。提升科普創作品質、形式與數量,產出一系列優秀科普微視頻、科普文章和科普書籍。連續多年承辦國家林草局科普講解大賽、中科院科學實驗展演匯演、中科院科普講解大賽、湖北省科技活動周、湖北省科普講解大賽等大型活動。連續 7年承辦了全國“青少年高校科學營植物科學專題營”這一科學教育品牌活地。年均接待社會公眾80萬人次。
多年來,武漢植物園認真履行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的職能,穩練內功,久久為功,收獲了各項榮譽。多次獲得“優秀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稱號;相繼榮獲“國家科研科普基地”、“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國家自然學校”、“自然教育學校”、“全國科普工作先進集體”、“中國科學院‘十三五’科普工作先進集體”、“湖北省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實踐教育基地”、“科普中國共建基地”等榮譽;斬獲“第六屆梁希科普獎”、“第七屆梁希科普活動獎”、“全國優秀科普微視頻”、“中科院十大優秀科普視頻”等獎項。
武漢植物園被再次認定為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為進一步創新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注入了新的動力。下一步,武漢植物園將進一步開發開放優質科普資源,持續發揮科普教育功能,面向公眾提供更多更好的科普公共服務。同時,將積極響應中國科協的要求,圍繞利用科普資源助推“雙減”工作,積極對接學校課后服務需要,加強科學精神和科學方法的宣傳。
圖1 形式多樣的科普教育活動
圖2 科普進社區、科普進校園
圖3 主題豐富的研學活動
圖4 廣受歡迎的自然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