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集聚湖北省對非合作資源,形成整體合力,拓展和延伸與非洲的合作,湖北省中非國際技術合作座談會于11月22日在省對外科技交流中心召開。
會上,與會單位負責人分別就各自相關單位近幾年來在國際科技合作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果進行了交流介紹,武漢植物園副主任、中-非聯合研究中心主任王青鋒介紹了中-非中心對非科技合作工作的主要內容。自2013年5月成立以來,中-非中心協助商務部完成了援建“肯尼亞中-非聯合研究中心”基礎設施建設各項協調工作,同時聯合中科院18家單位的對非科研力量和非洲15個國家相關科研機構,在生物多樣性保護與資源可持續利用、地理科學與遙感、水資源與生態環境保護、微生物研究、現代農業技術集成與示范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已成為我國科學家開展對非合作的重要平臺。
隨后,在省科技廳副廳長杜耘、省外僑辦副主任馮細國、省農墾局副局長鄭國華及王青鋒等領導的見證下,中-非聯合研究中心、省聯豐海外農業集團、省對外科技交流中心三方共同簽署了《中非國際技術轉移合作框架協議》。 根據框架協議,三方將整合各自與非洲合作資源,發揮對非合作優勢,形成合力,共同推進湖北省國際技術轉移,推進農業產業對接與產能合作,進一步加強對非交流和人員培訓,努力搭建“中非國際技術轉移平臺”。
馮細國代表省外僑辦祝賀合作協議的成功簽署,并表示將對湖北省開展國際合作,特別是與非洲各國建立互聯互通關系,合作發展提供大力支持。
杜耘在總結講話中指出:湖北省對非洲的合作有良好的基礎、有鮮明的特點、有可喜的成績、有巨大的前景,省科技廳將大力支持“中非國際技術轉移中心”的建設,積極推動對非洲的科技、經貿、人才等全方位合作。他要求:一要抓搶機遇、提高認識,把對非合作作為湖北省對接“一帶一路”的重要內容,提升湖北在“一帶一路”的輻射力和影響力;二要開放合作、凝聚合力,要堅持“義利并舉、合作共贏、開放包容、市場運作”原則,充分發揮湖北各界乃至外省相關力量,共同開展多方面的對接;三要突出特色、扎實推進,力爭三年建成“中非國際技術轉移中心”,力爭盡快形成以湖北為中心的,全方位、多層次、多領域的中非合作態勢,力爭成為我國對非合作的主渠道之一,為促進中非友好發展作出貢獻。

王青鋒向與會人員介紹中-非中心主要成果
框架協議簽約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