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上午,園藝中心人員齊聚二號會議室,聆聽科普開放部楚海家博士作《BGCI第九屆植物園國際教育會議參會報告》。此次講座由園藝中心主任梁瓊主持。
楚海家以大會的背景、會議情況及參會人員為切入點,通過200多張照片,重點向大家講述大會的主旨、議題及向提交的大會報告,展示了圣路易斯市市貌,密蘇里植物園及Shaw自然保護區的園區環境、開放設施、科普標識及園區管理模式,并從國外的科普教育項目實施及運作匯報了自己學習的收獲及所見、所感,并作以下總結分析。
(1)總體上,和國外植物園相比,武漢植物園已經具備科普教育的組織框架,具有專門機構負責科普教育,并做了細化分工。這在國內植物園中處于領先地位。在武漢植物園開展各項科普工作,長期開展的社區工作提升了植物園的社會角色,使得植物園更好融入社會,在世界植物園系統得到贊賞和肯定。此外,近年來,武漢植物園面向少年兒童的自然教育得到長足發展,其規模和深度越來越趨于專業化,越來越接近世界植物園水平。
(2)我國植物園教育事業發展具有巨大潛力,尤其在未成年人教育方面。植物園作為城市稀缺自然場所,在環境教育和科學教育上越來越起到重要作用。上屆植物園教育會議150多人參會,而本屆超過了300人,這說明植物園的教育事業在世界范圍內也在蓬勃發展。圣路易斯市總人口35萬,密蘇里植物園的shaw自然保護基地每年接待學生達2萬人。而我國很多城市規模巨大,武漢市人口超過1000萬,未成年人超100萬。以植物園為依托的教育在這樣大都市中具有巨大的社會需求。將國外成熟的自然教育系統引入,在結合學生實際接受程度和國家教育目標做適當調整,將為整個社會提供教育的多樣性,必將被新時代的家長所接受。
從匯報體現信息可以看出,雖然和外國植物園有差距,但我國的蓬勃發展將為植物園提供巨大的機遇,攜龐大的人口帶來的社會需求,就像互聯網傳入我國,催生世界級巨無霸企業一樣,植物園教育體系一旦和世界水平鏈接,將對我國教育系統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