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上午,武漢植物園二號會議室座無虛席,北京大學錢偉強研究員、南京農業大學黃朝鋒教授和滕年軍教授應邀分別做了題為“植物中DNA去甲基化的分子機制”、“Molecular Mechanisms of Aluminum Resistance in Higher Plants”和“菊花遠緣雜交生殖障礙機理及育種進展”的學術報告。報告會由產祝龍研究員主持。
錢偉強深入淺出地介紹了植物中表觀遺傳學特別是甲基化和去甲基化的研究背景,并結合自己通過突變體篩選獲得的兩個研究示例,詳細介紹了AtIDM1和AtIDM2兩個基因通過甲基化和去甲基化等直接生化機制參與植物的表觀遺傳調控。黃朝鋒通過介紹一系列基因在水稻和擬南芥解鋁毒信號途徑中的功能研究,初步闡明了植物解鋁毒的生理和分子機制,包括通過有機酸的分泌調控,根際pH調控,植物體內鋁的轉運等。滕年軍展示了南京農業大學菊花課題組的3000余份菊花品種及近緣種屬資源,賞心悅目,同時示例介紹了菊花遠緣雜交生殖障礙機理及育種進展,以及菊花脅迫生理研究情況。
報告會結束后,與會師生就一些學術問題與3位教授進行了深入交流,并得到一一解答。此次報告會引起廣大師生濃厚的興趣,對廣大師生開闊研究思路,了解相關相關領域前沿,理論結合實踐開展生物育種,更好地開展并加深相關領域的研究大有裨益。
報告人介紹:
錢偉強,2002年本科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2007年獲得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博士學位;2007年至2011年先后在美國康奈爾大學,加州大學河濱分校和普渡大學開展博士后研究;2012年至2013年為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青年研究員;現為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實驗室以擬南芥為模式系統,研究表觀遺傳學信息如何影響基因表達以及植物生長發育,主要研究方向為DNA去甲基化途徑和轉座子對附近基因的表達調控。已以第一作者在Science, Molecular Cell, Plant Cell, Plant Journal, New Phytologist等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研究論文6篇。詳細介紹參見其個人主頁:http://www.bio.pku.edu.cn/index.php?id=128&action=showmember&uid=380。
黃朝鋒,2000年本科畢業于華南農業大學植物遺傳育種專業,同年免試攻讀張桂權教授的碩士研究生,2003年6月獲作物遺傳育種碩士學位;2003年至2004年在中科院上海生科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羅達課題組作為研究助理從事水稻花發育基因的定位和相關功能分析工作;2004-2010年到世界著名植物營養學家馬建鋒教授實驗室從事高等植物解鋁毒機制的研究工作,分別獲日本香川大學(生命科學專業)、愛媛大學(植物分子生物學專業)的碩士和博士學位,并作為特別契約助理教授在岡山大學工作一年;2010-2011年到美國UC Riverside、Purdue University 美國科學院院士朱健康教授實驗室作為博士后從事表觀遺傳學的研究工作。2012年作為南京農業大學高層次人才引進到資環學院工作。目前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植物解鋁毒機制,表觀遺傳學,表觀遺傳機制與植物抗逆。已以第一作者在Plant Cell, PLOS Genetics, Nucleic Acids Research, Plant Journal, Plant Physiology, Plant and Cell Physiology等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研究論文8篇。詳細介紹參見其個人主頁:http://re.njau.edu.cn:8005/teacher_det.asp?id=126
滕年軍,2006年獲得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博士學位;2006年至2010年在南京農業大學開展博士后研究;2012年至2013年作為國家公派訪問學者在英國伯明翰大學開展合作研究;2009年至今為南京農業大學園藝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并于2011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以第1或通訊作者在New Phytologist、BMC Plant Biology、PLoS ONE、Plant Biology等SCI期刊上發表或正式接受論文近20篇,以其他作者在Journal of Proteome Research、Plant Cell and Physiology、Planta等SCI期刊上發表論文20余篇,累計被SCI期刊引用200余次,H指數為10。詳細介紹參見其個人主頁:http://yyxy.njau.edu.cn:8010/viewteacher.asp?id=33。
錢偉強研究員學術報告現場
黃朝鋒教授學術報告現場
滕年軍教授學術報告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