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參觀中山艦 重溫革命史
5月24日,為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科技開發黨支部一行10余人參觀了位于江夏區金口的中山艦博物館。
進入展覽大廳,中山艦穩穩立于正中,約三層樓高。大家認真聽取了講解員的講解。整艘中山艦其歷史原貌,駕駛艙、艦長室、萬國旗等清晰可辨。
中山艦原名永豐艦,它是以孫中山先生的名字命名的中國近現代史上的一代名艦。1912該艦建成下水。1922年6月,孫中山先生“廣州蒙難”時登臨該艦,指揮平叛斗爭長達50余天。1925年3月,孫中山先生去世后,為紀念孫中山改名為中山艦。中山艦自加入中國海軍以來,歷經“護國運動”、“護法運動”、“孫中山廣州蒙難”事件、“中山艦事件”和“武漢保衛戰”等五大歷史事件。1938年10月,在“武漢會戰”中于長江金口水域被日機炸沉。它是中國近現代史特別是抗戰史上重要的歷史見證物。為了追尋中山艦的風雨革命歷程,弘揚孫中山先生的愛國主義和民主革命精神,1997年元月,在湖北省政府主持下,中山艦在漢被整體打撈出水。1999年11月,開始其艦體的修復保護工程。2001年12月,舉行了中山艦(艦體)修復保護工程的竣工儀式。修復完工后的中山艦,恢復了1925年永豐艦命名為中山艦時的歷史原貌,保留了1938年“武漢保衛戰”中被敵機炸沉的歷史痕跡,體現了中國人民不屈不撓、英勇奮斗、前赴后繼和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緬懷革命先烈,憑吊一代名艦,啟發我們對民族命運、國家興衰的深刻思考。
整個參觀雖然花費時間不多,但給大家的震撼卻是巨大的。歷史留給我們很多值得追憶的東西,尤其是革命者的愛國熱情與革命精神,中山艦以其壯觀的形式又一次向我們展現了當年烈士們恢弘的民族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