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中國科學院和湖北省、武漢市領導高度關心武漢植物園發展,在中國科學院與湖北省2000年以來簽訂的兩次院地合作協議中,共建武漢植物園都是重要內容之一。為了推動武漢植物園農業新品種、新技術在武漢市落戶,帶動武漢經濟的發展,2011年10月14日,武漢市委常委、副市長張學忙帶領武漢市林業局、蔡甸區、農科院等相關部門領導到武漢植物園召開現場辦公會,聽取了武漢植物園的工作匯報,并確定了在武漢市建立獼猴桃新品種示范基地、武漢植物園江夏新品種示范基地、武漢市蔡甸區桃生態旅游觀光基地等“三個基地”的農業科技合作項目。在張學忙副市長關心和武漢市高新開發區、林業局等相關部門和武漢植物園的共同努力下,各項工作順利啟動,且初見成效。
武漢植物園江夏基地依托中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的技術優勢、人才優勢和植物資源優勢,建立了葡萄、獼猴桃、櫻桃、桃等果樹及園林綠化新品種選育及產業化示范園,并建立了果樹園藝設施栽培,逐步形成了獨特的業務體系。在武漢市政府的關懷下,已正式列入武漢市林果基地,該基地正朝著建設成一流的優質林果新品種示范基地的目標邁進,完善了土地整改、功能區分、灌溉設施和避雨設施等基礎建設工作,開展了包括桃、獼猴桃、葡萄和高端功能蔬菜等25個品種的研究性種植,嘗試了包括香港四照花、棱角山礬和觀花桃等25個品種的示范性種苗推廣,初步形成了比較完整的設施化培示范體系。
武漢市蔡甸區獼猴桃生產基地是借助于武漢植物園“國家獼猴桃種質資源圃(武漢)項目”,與武漢德勤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根據武漢市的地理條件和氣候因素,栽培了晚熟的優化綠肉品種‘翠玉’和‘金魁’、黃肉品種‘金霞’、紅肉品種紅陽芽變品系,嘗試種植了連皮食用的軟棗獼猴桃,已建成面積500畝,將以此為示范園,逐步在該區及武漢市擴大推廣,積極為推動國家科技發展、推動地方經濟發展作貢獻,為湖北省獼猴桃品質改造和產業振興提供巨大契機。
武漢市蔡甸區桃基地是與武漢市西湖園藝有限公司及武漢市蔡甸區林業局所轄的九真山等景區的合作,打造觀光農業、都市農業生態農莊的優勢項目。該基地種植了‘滿天紅’、‘迎春’等花果兩用桃品種,‘菊花桃’、‘紅白花’、‘美國壽星桃’、‘紅垂枝’等觀花桃品種,豐富了湖北省桃品種類型,促進了旅游和生態環境建設,為新品種的推廣、引進和開發做出了有益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