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全發副主任(右1)為吳國海博士(中)頒發聘書
5月31日下午,加拿大Bioriginal Food & Science Corp吳國海博士客座教授聘儀式在武漢植物園1號會議室舉行,武漢植物園副主任張全發為吳國海頒發聘書,武漢植物園彭俊華、傅金民、韓月彭、章焰生等研究員和華中科技大學楊廣笑教授出席聘任儀式。
會上,吳國海博士作了題為“Stepwise Metabolic Engineering to Produce High Yields of Very-long-chain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in B. juncea”的學術報告。吳國海博士研究小組通過逐步代謝工程法進行轉基因植物合成超長鏈多不飽和脂肪酸(VLCPUFA)的探索,通過五步轉基因操作,將來自真菌、魚、藻類和金盞菊等基因組中與VLCPUFAs(花生四烯酸AA、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等)生物合成相關的去飽和酶和延伸酶等9個基因在芥菜種子中成功地構建了DHA合成通路。吳國海博士還進一步分析了EPA合成DHA過程中存在的瓶頸的主要原因,即外源轉入的延伸酶與植物內源性的延伸復合物的協作程度會影響延伸反應的效率。
超長鏈多不飽和脂肪酸VLCPUFA(very long chain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對人類健康非常重要, 它是大腦、神經和視覺細胞中重要的脂肪酸成分,對人體生理功能的正常發揮及多種疾病的防治有著重要作用,因此日常攝入一定量的VLCPUFAs能夠對某些疾病起到明顯的預防和治療作用。目前該類脂肪酸的主要來源是深海魚油,但是魚類自身并不能合成VLCPUFAs,而是通過攝食富含VLCPUFAs的海藻等進行有限的積累,而且過度捕撈使海洋魚類資源日益減少,環境污染等原因導致魚油中重金屬含量越來越高,因此尋找開發持續、穩定和安全的VLCPUFAs成為當務之急。已知某些微生物如真菌和海洋微藻能夠從頭合成VLCPUFAs且含量豐富,而現已開發出的商業化的海藻油和真菌油, 由于其產量低和提取成本高限制了這類資源的大規模應用。鑒于植物油的提取工藝非常成熟,許多研究者已經將目光轉向油料作物的代謝工程, 探索如何利用轉基因植物作為“綠色細胞工廠”生產VLCPUFAs。相關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結果,發表在國際頂尖級刊物Nature Biotechnology上并得到高度評價。
(院植物種質創新與特色農業重點實驗室、武漢植物園植物資源可持續研究中心 趙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