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body id="79f28"></tbody>
    1. 
      
      1. <progress id="79f28"></progress>
      2. <samp id="79f28"><ins id="79f28"></ins></samp>
      3. <menuitem id="79f28"><strong id="79f28"><u id="79f28"></u></strong></menuitem>
        <track id="79f28"><nobr id="79f28"></nobr></track>
          1. wbg logo

            要聞播報

            中國科學院:標志性引領性重大創新成果接連涌現

              新華社北京6月6日電(記者張泉)悟空、墨子、慧眼等一批科學衛星提升我國空間科學國際競爭力;凝聚態物理、納米材料等一批重要前沿方向研究進入世界第一方陣;“中國天眼”“人造太陽”等國際領先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成為科研利器……
              中國科學院院長侯建國在6日舉行的“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說,十年來,中國科學院科研人員攻堅克難、勇攀高峰,產出了一批具有標志性、引領性的重大創新成果。
              侯建國說,中國科學院緊扣國家戰略需求,在保障國家重大工程、突破“卡脖子”技術等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比如,在載人航天工程中,牽頭負責空間應用系統,研制了數百臺套有效載荷;在探月工程中,為“嫦娥”開展科學探測提供關鍵技術保障;在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設中,承擔了12顆衛星的研制任務。
              與此同時,中國科學院瞄準科技前沿加強基礎研究,持續提升原始創新能力,產出了鐵基高溫超導、納米限域催化、量子計算原型機、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等一批高水平的重大原創成果。在衡量基礎研究水平的“自然指數”排名中,中國科學院已連續9年位列全球科教機構之首。
              近十年,中國科學院累計向社會轉化了約11萬項科技成果,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助力。例如,“曙光”超級計算機、人工智能芯片等促進了相關新興產業的發展;煤制乙醇、煤制低碳烯烴等多項技術成功實現了商業化,為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和能源安全提供了科技解決方案。
              “過去十年,中國科學院還持續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努力讓機構、人才、裝置、資金、項目等要素充分活躍起來,形成創新發展的強大合力。”侯建國說。
              下一步,中國科學院將進一步發揮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主力軍作用,努力取得更多重大創新成果,為加快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做出新的貢獻。
            新華社

            国产日韩久久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