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中國科學院與湖北省聯合共建的作物表型組學聯合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心”)在武漢揭牌成立。中心依托中國科學院種子創新研究院,以現代農業領域作物表型組學為主要研究方向,聯合中國農業科學院、華中農業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等科研機構及高等院校,先正達、中種等國內外種業公司,和相關領域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共計50余個戰略聯盟單位,圍繞植物表型組學先進技術和裝備,提升原始自主創新能力,逐步形成世界領先的作物表型組學研究與創新平臺,推動國家實驗室建設。
會上武漢植物園主任張全發,湖北省科技廳副廳長杜耘及中科院武漢分院分黨組書記、副院長、武漢分院直屬單位黨委書記李海波分別致辭,中科院種子創新研究院執行院長楊維才、常務副院長陳凡分別介紹了國家作物表型組學研究設施立項建議及中國科學院種子創新研究院和聯合研究中心建設方案。湖北省科技廳基礎處處長吳駿宣讀了湖北省關于成立中心的批復,杜耘向中心主任楊維才頒發了聘書,楊維才向張啟發院士頒發了學術委員會主任聘書。隨后特邀專家對中心未來的發展方向、人才引進、研究目標等進一步規劃和探討,為中心未來發展及設施落戶湖北建言獻策。
中心同時致力于推進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國家作物表型組學研究(神農)設施落戶湖北。神農設施擬選址湖北省武漢市未來科學城科學島,規劃占地面積1000畝,由國家、湖北省和中國科學院共同投入分期建設。設施建成后,可針對不同作物的株型、產量、耐旱澇、耐寒熱、抗病蟲、耐鹽堿、養分利用、光合作用、品質等性狀和特征開展鑒定與分析,具備每年50-100萬株植物的基因型、主要表型特性和相關大數據采集與解析能力。同時,依據作物表型與基因型的關聯解析,按照設定目標,快速、高效培育設計型、綠色、超級作物新品種,實現育種過程的設計性、預見性和可控性,將育種效率提高10倍以上,育種周期縮短50%以上,成為我國作物分子設計育種研究與技術創新的加速器。
張全發、杜耘、李海波分別致詞
楊維才介紹國家作物表型組學研究設施立項建議
陳凡介紹中國科學院種子創新研究院和聯合研究中心建設方案
中心揭牌儀式
聯盟成員單位簽約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