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生態系統在人為活動的干擾下日益退化,為了評估淡水生態系統(如湖泊、水庫)的水質下降等人類面臨的問題,近年來尋求有效的水質評價方法成為科研工作者及環境監測部門開展的主要工作之一。丹江口水庫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水源地,因此,丹江口水庫的水質對于受水區社會經濟發展以及居民的用水安全至關重要。
系統生態學學科組譚香副研究員在張全發研究員的支持下,從2007年至2010年,對丹江口水庫的主要污染源如營養鹽、重金屬及微量元素等13個水質指標進行了為期三年的監測,并基于多級關聯理論對水庫的水質進行了綜合評價。取得的主要研究結果為:水庫主要污染物是總氮(Total nitrogen)、鉛(Pb)和砷(As),平均濃度分別達到4.6 mg/L、210.4 μg/L 和14.1 μg/L。總氮、氨氮(NH4+-N)、鉻(Cr)和鉛在3年的研究時期內有明顯上升趨勢。分別利用13個單因子評價水庫的各采樣點,其結果是變動的,介于I 到V 級不等。而基于灰關聯數學理論,對丹江口水庫的水質進行了綜合評價。本研究證明了這種基于灰色理論(多級管理理論)的綜合評價方法能夠有效的評價水質,并能使公眾更簡單明了快速的了解目標水庫的水質狀況。
以上研究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nos.31130010, 31200354,31100347)、國家科技支撐計劃(2012BAC06B03)的共同資助。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知名雜志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Informatics上。
丹江口采樣點設置
2007年-2010年總氮(TN)的變化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