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body id="79f28"></tbody>
    1. 
      
      1. <progress id="79f28"></progress>
      2. <samp id="79f28"><ins id="79f28"></ins></samp>
      3. <menuitem id="79f28"><strong id="79f28"><u id="79f28"></u></strong></menuitem>
        <track id="79f28"><nobr id="79f28"></nobr></track>
          1. wbg logo

            圖片新聞

            武漢植物園在亞熱帶山地森林物種多樣性維持機制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物種多樣性維持機制一直是群落生態學研究中的熱點之一。其中,密度制約被認為是維持森林群落中物種共存的三大之一。然而,密度制約受生境異質性和物種功能屬性(如生活型、耐蔭性、擴散模式等)的影響。深入研究生境異質性和物種自身屬性與密度制約強度的關聯性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 

              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植被生態學學科組以武陵山區八大公山25 hm2長期動態監測樣地中小樹和成樹個體數均不少于25個的88個物種為研究對象,運用基于樣地地形因子的參數法泊松異質性零模型(Heterogeneous Poisson process, HPP)的單變量雙關聯函數(univariate pair correlationfunction)和基于控制-案例法(case-control design)的隨機標記零模型(random labeling null model, RL)的雙變量雙關聯函數(bivariate pair correlation function),探討密度制約自疏效應(density-dependent self-thinning)和稀疏效應(density-dependent thinning)在樣地的普遍性和規律性。結果表明:八大公山樣地中生境異質性強烈;剔除生境異質性干擾后密度制約在樣地中普遍存在;密度制約強度與物種自身屬性存在某種關聯性。因此,物種自身屬性和生境異質性共同決定了自然群落中物種多樣性共存及維持。這些發現有助于闡明自然群落中物種分布格局規律,并且對于理解物種多樣性共存機制具有重要意義。  

              該項研究由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植被生態學學科組博士生郭屹立在江明喜研究員和盧志軍副研究員的指導下完成,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中國森林生物多樣性監測網絡項目資助。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Can. J. For. Res. (2015, 45: 710–720)上。 

             

             

            密度制約自疏效應普遍性隨尺度的變化趨勢(A),以亮葉水青岡為例(Fagus lucida, B) 

             

             

            密度制約稀疏效應普遍性隨尺度的變化趨勢(A),以亮葉水青岡為例(Fagus lucida, B) 

             

            植被生態學學科組 盧志軍

            国产日韩久久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