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落構建機制是生態學基本和核心問題之一。環境過濾、種間作用和隨機過程被認為是群落構建三類主要驅動力,區分它們在不同生態系統的相對貢獻也成為當下生態學家們關系的問題。湖南八大公山25 ha樣地代表了亞熱帶山地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類型,該樣地物種豐富,地形起伏多變,溝谷縱橫,厘清該樣地內不同生態學過程的相對貢獻,對補充和提高我們對物種豐富群落構建機制的理解有重要意義。
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植被生態學科組博士生王慶剛在江明喜研究員的指導下,利用八大公山25 ha樣地內胸徑大于10 cm,個體數大于70的51個物種(2550個物種對),利用空間點格局的分析方法,分析它們的空間關聯,將研究分析的結果與采用同樣標準和同樣分析方法的25 ha中國長白山樣地,25 ha斯里蘭卡Sinharaja樣地和50 ha巴拿馬BCI樣地的結果比較,八大公山樣地的物種關聯只部分的符合隨機稀釋假說的預測。在生境異質性較弱的長白山樣地和BCI樣地以及大尺度生境異質性較強而小尺度生境異質性較弱的Sinharaja樣地中,尺度分析的假設是滿足的,即種間作用發揮作用的空間尺度(<15 m)遠小于生境異質性發揮作用的空間尺度(>30 m); 但在小尺度生境異質性較強的八大公山樣地中,深谷和陡坡使得物種的分布在幾十米甚至十幾米的尺度上就會發生變化,尺度分離的假設并沒有得到滿足。該研究結果是對已有研究的有力補充,有助于生態學家更加全面的認識群落構建。
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編號31070465和31200329)和中國科學院生物多樣性委員會中國森林生物多樣性監測網絡項目(項目編號29200931131101919)的資助。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PLoS ONE(2014,9(5): e97300)上。
顯著的小尺度種間關聯所占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