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body id="79f28"></tbody>
    1. 
      
      1. <progress id="79f28"></progress>
      2. <samp id="79f28"><ins id="79f28"></ins></samp>
      3. <menuitem id="79f28"><strong id="79f28"><u id="79f28"></u></strong></menuitem>
        <track id="79f28"><nobr id="79f28"></nobr></track>
          1. wbg logo

            圖片新聞

            武漢植物園在長江流域湖泊金屬元素的分布和積累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所有金屬元素都具有潛在的毒性,盡管很多金屬元素是有機體生長所必需的。近些年,鋇、鍶、鈦等微量金屬元素也因為其對環境和人類健康的不利影響也像其他重金屬一樣受到了高度的關注。一些常量金屬元素,如鈉、鉀、鈣等,當其濃度超過一定值時,也會對有機體產生毒性作用。富營養化湖泊不僅要承受著氮、磷營養鹽過量輸入的問題,還要承受著金屬污染的風險。從過去單純的自然輸入到現在的自然輸入和人為排放雙重影響,無論是常量金屬還是微量金屬元素都在源源不斷的匯入到湖泊中,給人類健康和生態安全帶來很多潛在的威脅,尤其是發展中國家,金屬污染問題更甚。

            武漢植物園濕地生態學科組邢偉博士等在劉貴華研究員的指導下,對我國長江流域24個富營養化湖泊十種金屬元素(鋁、鋇、鈣、鉀、鋰、鎂、鈉、硒、鍶、鈦)在水、沉積物和沉水植物中的分布與積累情況進行了流域尺度上的研究。結果表明,由于人為活動的影響,上述十種金屬元素在湖泊水體和底泥中的含量均較高。鋁和鈉元素在沉水植物中的平均積累含量相對較高;金魚藻(Ceratophyllumdemersum)和大茨藻(Najas marina)較其他沉水植物能積累多種金屬元素,如鋇、鈣、鉀、鎂、鈉、鍶、鈦等。沉水植物體內鋰、鎂、鈉。鍶元素與水體也成顯著的正相關。該研究結果可為我國開展流域湖泊金屬污染的防控工作提供基礎數據和理論指導。

            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1000163)、國家水專項(2012ZX07103003)及中科院青促會的資助。研究成果“Metal accumulation by submerged macrophytes in eutrophiclakes at the watershed scale”已在環境領域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Pollution Research上在線發表(DOI 10.1007/s11356-013-1854-z)。

            論文鏈接

            沉水植物體內十種金屬元素的平均含量在湖泊水平上的比較

            濕地生態學科組 邢偉

            国产日韩久久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