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水庫蓄水后,由于受到庫區反自然節律的水文條件和可長達半年的淹沒時間的影響,三峽庫區消落區的植被物種多樣性顯著減小,群落的結果變得極為簡單。深入分析植被物種多樣性與水淹和土壤養分和重金屬的關系,對于水庫消落區植被恢復具有重要意義。
武漢植物園系統生態學科組葉琛博士在張全發研究員指導下,以三峽庫區消落區植被為研究對象,系統的分析了植被物種多樣性與土壤養分、重金屬含量和水淹的關系。結果表明,目前消落區自然形成的植被主要是以一年和多年生的草本植物為優勢種,例如一年生的稗(Echinochloa crusgalli)、狼拔草(Bidens tripartita)和多年生草本植物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等。植被物種多樣性指數與水淹的時間、土壤重金屬含量、總磷、有效磷、有效鉀和硝態氮的含量呈反比。同時該研究揭示了消落區通過種子庫或者殘留個體恢復的植被群落,受到多種環境因子協同作用的影響。
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國務院三峽辦的資助。相關研究成果以Plant communities in relation to flooding and soil characteristics in the water level fluctuation zone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China為題,在國際環境科學領域權威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在線發表(DOI10.1007/s11356-012-1148-x)。
植被群落結構與水淹、土壤重金屬和養分含量的關系圖
(系統生態學學科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