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body id="79f28"></tbody>
    1. 
      
      1. <progress id="79f28"></progress>
      2. <samp id="79f28"><ins id="79f28"></ins></samp>
      3. <menuitem id="79f28"><strong id="79f28"><u id="79f28"></u></strong></menuitem>
        <track id="79f28"><nobr id="79f28"></nobr></track>
          1. wbg logo

            圖片新聞

            武漢植物園在裸子植物Rubisco酶的分子進化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基于rbcL序列利用“寬松分子鐘”模型重建的裸子植物系統發育關系圖

            近日,在武漢植物園種群遺傳學學科組組長王艇研究員指導下,武漢植物園森林博士等人與國外專家Mario A Fares研究員、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蘇應娟教授課題組合作,在裸子植物Rubisco酶的分子進化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發現裸子植物3個科(羅漢松科、三尖杉科和紅豆杉科)植物的Rubisco大亞基在漫長的地質歷史時期內伴隨著大氣CO2濃度的改變發生了復雜的適應性進化。

            為深入了解Rubisco酶的分子進化,他們以裸子植物3個科(羅漢松科、三尖杉科和紅豆杉科)的rbcL基因為對象,利用“寬松分子鐘”模型重建了物種系統發育關系,在時間尺度下開展了適應性進化和共進化分析;發現伴隨著歷史上大氣層中CO2濃度的變化,RbcL亞基的部分位點受到了持續正選擇,其中一些位點位于Rubisco酶大、小亞基的接觸面上,而另一些位點則位于該酶及其活化酶接觸面附近,這些結果說明Rubisco酶為了應對大氣層CO2濃度的改變而發生了持續性的適應調整,期間還伴有Rubisco活化酶發生的共進化。更重要的的是,RbcL亞基內存在著氨基酸位點共進化網絡,其中6個核心位點曾經遭受過正選擇,說明Rubisco大亞基可通過不同氨基酸位點的共進化改變其功能和結構,進而發生適應性進化。這些結果不僅對理解Rubisco酶與環境因子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義,而且有助于認識與Rubisco酶相關的功能網絡。
            該研究結果已于6月3日發表在國際重要學術刊物Biology Direct (IF 2010 3.74 生物類TOP30)。

            国产日韩久久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