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body id="79f28"></tbody>
    1. 
      
      1. <progress id="79f28"></progress>
      2. <samp id="79f28"><ins id="79f28"></ins></samp>
      3. <menuitem id="79f28"><strong id="79f28"><u id="79f28"></u></strong></menuitem>
        <track id="79f28"><nobr id="79f28"></nobr></track>
          1. wbg logo

            研究進展

            武漢植物園在植物適應水生環境的分子機制研究取得新進展

              水生植物是植物適應水生環境的特殊類群,在地球上現存的被子植物中約2%為水生類型。生命海洋起源說為公眾熟知,但絕大多數水生植物類群卻由陸生植物適應水環境經過了約200次獨立演化而來,在全球分布的被子植物中有24個目、83個科含有水生植物類群。植物由陸生到水生的演化過程、形態和結構特征的變化、適應水生環境的遺傳學機制等問題一直是植物進化生物學家們關注的熱點。

              澤瀉目是已知的水生植物分布最為集中的一大類群,包含所有海生高等植物和分布廣泛且具多種生活型的淡水水生植物研究植物適應水生海生環境演化過程的理想材料武漢植物園王青鋒研究團隊與中國藥科大學、復旦大學、慕尼黑大學、德克薩斯州大學的相關研究人員合作開展了澤瀉目植物適應水環境的分子機制研究,對中國、美國、澳大利亞歐洲分布的59種澤瀉目植物進行了廣泛取樣完成了轉錄組測序核基因和葉綠體基因系統進化分析。研究結果表明,澤瀉目植物經歷了從陸生向淡水生再到海生的演化過程核心澤瀉目、天南星科、巖菖蒲科之間的系統進化沖突主要由不完全譜系篩選與基因漸滲造成,上述類群之間最真實的進化關系是(巖菖蒲科,天南星科) + 核心澤瀉目系統進化和Ks分析鑒定18個全基因組復制事件其中1個發生于核心澤瀉目的共同祖先,3個發生于海生類群。對適應水生環境重要基因分析發現,海生的大葉藻(Zostera marina大量丟失的光、乙烯相關基因并沒有在其它海生淡水生植物普遍丟失煙堿胺合成酶基因在沉水植物和海生植物中發生了擴張,這可能與水生環境(特別是海洋環境) 鐵離子含量較低有關 

              相關研究結果以Phylogenomic analyses of Alismatales shed light into adaptations to aquatic environments為題在線發表在進化生物學期刊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上。武漢植物園陳凌云博士生盧蓓慕尼黑大學Diego F. Morales-Briones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復旦大學黃建勛武漢植物園陳進明王青鋒為通訊作者。研究工作得到了中國科學院戰略先導專項(XDB31000000)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1670226, 32070231)中國科學院中-非聯合研究中心專項經費的支持。 

              論文鏈接

            1 基于1005個核基因構建的澤瀉目系統進化樹

            2 適應水生環境相關基因的演化

            植物多樣性與進化學科組

            国产日韩久久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