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是陸地最大的生態系統,它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至關重要,其服務與功能涵蓋了木材生產、碳封存以及減緩氣候變化。然而,人類活動和氣候變化破壞了森林生態系統的平衡。因此,為維持其服務與功能的穩定,了解森林群落的動態機制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武漢植物園植被生態學學科組研究人員基于湖南八大公山25公頃森林監測樣地,通過五年的持續監測,探究了森林群落在地上生物量、個體數以及多樣性三個方面的動態變化格局及其機制。該研究結果表明,盡管樹木個體數量下降,但群落生物量和多樣性在五年內呈現增加趨勢。其次,物種豐富度促進了地上生物量的增加,而功能多樣性卻發揮相反的作用,另外,資源保守型性狀可提高地上生物量并且降低個體死亡的風險。最后,我們發現生物因子對地上生物量和多樣性變化的貢獻最大,而非生物因子(海拔,凹凸度)對個體數變化起到較大影響。
該研究得到中科院戰略先導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研究結果以" The effects of biotic and abiotic factors on the community dynamics in a mountain subtropical forest"為題,發表于期刊Forests上,武漢植物園植被生態學學科組博士生周天陽為論文第一作者,喬秀娟副研究員為論文通訊作者.
論文鏈接:https://www.mdpi.com/1999-4907/12/4/427
圖 地上生物量動態變化的影響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