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body id="79f28"></tbody>
    1. 
      
      1. <progress id="79f28"></progress>
      2. <samp id="79f28"><ins id="79f28"></ins></samp>
      3. <menuitem id="79f28"><strong id="79f28"><u id="79f28"></u></strong></menuitem>
        <track id="79f28"><nobr id="79f28"></nobr></track>
          1. wbg logo

            研究進展

            武漢植物園在揭示疏浚以緩解湖泊藍藻水華生態機制上取得最新研究進展

              水體富營養化導致藍藻水華成為全球性的環境問題。沉積物疏浚作為有效緩解藍藻水華的措施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其在城市湖泊治理上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疏浚背后的生態學機制研究不夠深入。

              中國科學院水生植物與流域生態重點實驗室、武漢植物園環境基因組學學科組萬文結副研究員和楊玉義研究員同德國萊布尼茨淡水生態和內陸漁業所(IGB)Hans-Peter Grossart等教授開展合作,以藍藻水華嚴重的武漢南湖為研究對象,測定了南湖疏浚前后水體的浮游細菌群落組成以及水體與沉積物的理化性質;使用多種統計學分析方法,從稀有和豐富種的角度分析了浮游細菌對環境擾動的適應性。研究結果表明:稀有浮游細菌較豐富浮游細菌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更強,稀有和豐富浮游細菌的群落組裝受水體含氧量的影響,群落組裝可以作為反映浮游細菌群落功能的生物指標。該研究為稀有和豐富浮游細菌多樣性的維持提供了新的見解,為疏浚措施治理藍藻水華的環境政策豐富了理論基礎。

              該研究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31070087)和德國科學基金委(GR 1540/25-1)資助,研究成果以“Stronger environmental adaptation of rare rather than abundant bacterioplankton in response to dredging in eutrophic Lake Nanhu (Wuhan, China)”為題,發表在SCI期刊Water Research上。萬文結副研究員為論文的第一作者,楊玉義研究員為論文的通訊作者。

              論文鏈接:https://doi.org/10.1016/j.watres.2020.116751.

             

            圖 1 豐富種和稀有種對疏浚前后響應的概念圖

            環境基因組學學科組 萬文結

            国产日韩久久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