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微藻之間均存在著明顯的生理特性差異,對廢水有著不同的適應特性。因此,在同一種培養體系中可能會有著不同的生長量和氮磷去除率。武漢植物園科研人員研究了4種微藻(普通小球藻、蛋白核小球藻、斜生柵藻和二形柵藻)在污水廠尾水中生長、對氮磷去除及其油脂生長情況,以期可以得到一種可在尾水中獲取最大的微藻生物量。
研究結果顯示,在光反應器中斜生柵藻在污水廠尾水中有著最高的生物量,培養5 d后的生物量最大為0.76 g/L。出水中總氮由原來的26.7 mg/L降低至0.7-2.1 mg/L,總磷由原來的0.4 mg/L降低至0.09 mg/L以下。四種微藻在生長過程中對尾水中氮元素消耗和需求沒有顯著差異,但是普通小球藻在最初2天對磷的吸收速率最快,最終收獲的二形柵藻的油脂含量最高(30.8%)。同時,四種微藻生長對CO2的去除率也沒有顯著差異,但斜生柵藻有著最高的碳固定效率。
研究成果以“Application of effluent from WWTP in cultivation of four microalgae for nutrients removal and lipid production under the supply of CO2”為題,發表在能源燃料領域SCI期刊Renewable Energy上。論文鏈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960148119319640。
圖1 四種微藻在光反應器中生長及其對尾水中氮磷的消耗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