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生態系統中的倒木為大量無脊椎動物提供棲息地等資源,對生物多樣性具有重要作用。倒木中附生無脊椎動物種類多樣,在分解過程中受多個因素綜合影響,其群落變化對無脊椎動物多樣性及樹木分解具有特殊意義。
武漢植物園功能生態學學科組研究人員與荷蘭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烏特勒支大學、瓦格寧根大學等學者合作,開展了森林樹木分解長期實驗。通過在不同森林對十種樹木樹干分解過程中附生無脊椎動物群落為期四年的觀測研究,發現樹木中附生無脊椎動物群落受樹種、分解階段和分解環境多種因素的綜合影響。分解前期不同樹種樹干中無脊椎動物群落差異較大,但隨著分解時間增長,群落間差異度減小。隨著分解時間增加,在兩類不同森林中均發現這種差異度有減小趨勢。研究表明,樹木種類和分解階段差異性對森林無脊椎動物多樣性具有重要意義。
研究結果以"Fauna community convergence during decomposition of deadwood across tree species and forests"為題,發表于國際學術期刊Ecosystems,武漢植物園功能生態學學科組左娟青年研究員為文章第一作者及通訊作者.
文章鏈接為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0021-020-00558-9
圖1. 樹干分解過程中附生無脊椎動物群落隨年份的群落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