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慮到環境中存在著大量的塑料垃圾,陸地環境和水生環境中的生物很可能接觸到微塑料。根據微塑料的較小粒徑,以及生物的生理和行為特征,這些微塑料是有可能被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所攝食的。作為土壤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蚯蚓對土壤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了解土壤環境中微塑料暴露對蚯蚓是否產生不利的影響。
武漢植物園科研人員以赤子愛勝蚓(Eisenia fetida)為研究對象,在人工土飼養條件下研究了不同濃度的低密度聚乙烯顆粒(Low density polyethylene)暴露下的蚯蚓防御反應。該研究發現,赤子愛勝蚓能夠攝食微塑料,微塑料在赤子愛勝蚓腸道內的停留時間可能超過排泄微塑料的時間,從而造成微塑料在赤子愛勝蚓體內的累積。高濃度下(≥ 1.0 g/kg)低密度聚乙烯微塑料(< 400 μm)暴露28天以后,能夠對赤子愛勝蚓造成表皮損傷,引起氧化應激反應,刺激神經毒性響應。結果說明微塑料可能對蚯蚓產生負面的影響,微塑料可能通過影響蚯蚓的正常生命活動來間接影響土壤的理化性質,為后面研究微塑料對土壤的影響提供重要參考。與初始微塑料相比,赤子愛勝蚓糞便中的小粒徑微塑料占比較高,由此推測赤子愛勝蚓腸道內可能存在能夠降解微塑料的腸道微生物。
研究成果“Defense responses in earthworms (Eisenia fetida) exposed to low-density polyethylene microplastics in soils”已在國際學術期刊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上發表(2020,187:109788)。武漢植物園碩士研究生陳玉玲為第一作者。該研究得到國家重點研究發展項目(2018YFD0900604)的資助。
論文鏈接:https://doi.org/10.1016/j.envpol.2019.113449。
圖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