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塑料(粒徑小于5 mm 的塑料顆粒)污染已經成為目前全球環境中亟待解決的污染問題。研究發現,微塑料會給生物帶來負面效應,影響生物的攝食能力、繁殖能力和神經系統響應等。調查發現,微塑料廣泛存在于海洋和淡水環境中。目前,對土壤中微塑料污染現狀還知之甚少。
武漢植物園科研人員以武漢市為中心,對武漢周邊5個城郊區的菜地土壤中的微塑料污染情況展開調查。同時對比了公路區和居民區兩種周邊環境中菜地土壤微塑料豐度和潛在來源。調查發現,武漢市城郊菜地土壤中微塑料豐度范圍在320-12,560 個/千克土。公路區的菜地土壤微塑料污染較居民區菜地土壤嚴重,其豐度約是后者的1.8倍。其中,小粒徑微塑料小于0.2 mm)較多,微塑料形狀以纖維狀和微珠狀為主,主要微塑料類型為聚酰胺(尼龍)和聚丙烯。通過比較采樣點的周邊環境,現場的塑料垃圾和檢測出的微塑料形態特征,發現居民丟棄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排放和農用塑料垃圾是微塑料的主要來源。值得注意的是,路邊用于覆蓋裸土防止飛塵的高密度聚乙烯綠網也可能造成纖維狀微塑料殘留在土壤中。同時,公路上的輪胎磨損以及較大的交通流量也會給周邊菜地土壤帶來微塑料污染和促進微塑料在環境中的遷移。本研究有助于我們更好地了解微塑料在蔬菜農田中的污染現狀,為后續研究微塑料在農業生態系統中的風險提供重要參考。
研究成果“Microplastic pollution in vegetable farmlands of suburb Wuhan, central China”已在國際學術期刊Environmental Pollution上發表(2020,180:113449)。武漢植物園碩士研究生陳玉玲為第一作者。該研究得到國家重點研究發展項目(2018YFD0900604)的資助。
論文鏈接:https://doi.org/10.1016/j.ecoenv.2019.109788
圖1.立體顯微鏡下微塑料觀察到的微塑料:纖維(a, b, c), 碎片(d), 微珠(e)和泡沫(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