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人類活動的頻繁干擾,我國已成為生物多樣性喪失最快的國家之一。在進行生物多樣性保護時,保護生物學家通常只重視那些瀕危或者稀少的物種,而個體數目較多的物種因為普遍且豐富,較少受到保護和管理機構的關注。然而,有一些大量存在的物種,他們是生態系統中的初級生產者或者處在較低的營養級,塑造了群落的主要環境,并給其他物種提供了賴以生存的環境,從而對其他物種的多度和分布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并進一步決定了群落物種多樣性及群落功能,調控著很多的生物地球化學過程,這些物種被稱為基礎物種。
在森林中,基礎物種的結構和功能決定了森林群落的結構和功能,他們的丟失,會導致群落其他種群或功能過程的變化,比其他任何物種丟失對群落的影響跟更大。為了能夠在森林群落中鑒定基礎物種,武漢植物園喬秀娟副研究員與哈佛大學Aaron Ellison高級研究員合作,對中國森林監測網絡(CForBio)內的12個大型監測樣地內基礎物種進行了篩選,并對基礎物種與群落內其他物種的關系進行了研究,結果發現:1)基礎物種數目存在著顯著的緯度梯度格局,表現為溫帶多、熱帶少;2)基礎物種對群落內其他物種多樣性的影響并不存在顯著的緯度梯度格局;3)楓屬植物是我國尤其是我國北部重要的潛在基礎物種。
相關研究成果以“Foundation species across a latitudinal gradient in China”為題發表于生態學經典雜志Ecology上。哈佛大學哈佛森林以“中國最重要的樹種就藏在我們眼前”(China’s most important trees are hiding in plain sight)為題發表了研究進展報道,得到了國內外科研媒體的廣泛關注和轉發。哈佛深紅報(Harvard Crimson)也對喬秀娟副研究員進行了采訪并發表了相關新聞報道。我們應該在基礎物種尚未減少和消失之前意識到它們的重要性并加以保護,因為它們可以維持生境的完整,以更低的成本和更少的努力潛在地保護相關的稀有物種。
該研究工作得到了中國科學院先導B類專項(XDB31000000)、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面上項目(31670441)等項目的資助。
文章鏈接:https://esajournal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ecy.3234
圖1 研究地點分布
圖2 穆棱樣地花楷槭與群落內其他物種多樣性的聯合離散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