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body id="79f28"></tbody>
    1. 
      
      1. <progress id="79f28"></progress>
      2. <samp id="79f28"><ins id="79f28"></ins></samp>
      3. <menuitem id="79f28"><strong id="79f28"><u id="79f28"></u></strong></menuitem>
        <track id="79f28"><nobr id="79f28"></nobr></track>
          1. wbg logo

            研究進展

            武漢植物園在熱帶東非標本采集情況評估研究方面獲進展

                標本是鑒定物種的重要依據,也是了解物種空間分布的重要數據來源。標本采集信息的完整性對于區域內物種的空間分布格局以及區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影響,但標本信息完整性的評估以及采集格局的成因卻很少受到關注。

              熱帶東非是全球重要的生物多樣性熱點區域之一,認識植物采集的空間格局以及確定優先采集區域,這對于該區域的植物多樣性的研究及保護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中國科學院植物種質創新與特色農業重點實驗室、武漢植物園植物多樣性與進化學科組的研究人員通過整合《熱帶東非植物志》記錄的植物標本采集信息以及GBIF和RAINBIO等大型在線植物分布數據庫,構建了熱帶東非地區(包括肯尼亞、坦桑尼亞、烏干達、盧旺達、布隆迪五個國家)的超過16100種(248個科,2305個屬)植物詳細分布的數據庫。

              通過統計在0.25°柵格內的植物采集密度和潛在物種豐富度,進行了柵格內的植物采集完整性的評估。研究發現熱帶東非地區的植物豐富度和采集密度的空間分布格局極不均勻,約有16%的地區為零聚集區,超過一半的地區采集不完整。物種的豐富度以及采集的便利性(道路和人口密度)是吸引采集者的主要原因,而國界、安全性對植物采集起了負面影響。

              同時,該研究還發現即使在物種豐富度高的區域仍然有大量潛在物種需要被發現。而在熱帶東非的如此采集不完整的區域,選擇優先調查區域有利于快速補充區域內植物信息數據,也有利于物種的發現和保護。該研究確定了在坦桑尼亞南部、肯尼亞西部以及與坦桑尼亞和烏干達邊境等區域進行優先采集,同時建議東非各國加強標本數字化和采集等方面的合作。

              上述研究得到了中國科學院中-非聯合研究中心項目(Y323771W07 和 SAJC201322)以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31800176)的支持,研究結果以“Inventory incompleteness and collecting priority on the plant diversity in tropical East Africa”為題發表在國際期刊Biological Conservation上。武漢植物園植物多樣性與進化學科組博士研究生王生位為論文第一作者,周亞東副研究員為本文通訊作者。

              論文鏈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06320719310390

             

            熱帶東非標本采集密度(a),采集不完整性(b)以及采集優先區域(c)

            植物多樣性與進化學科組 王生位

            国产日韩久久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