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的耐藥基因是自然環境中新出現的一種潛在威脅。一旦細菌獲得耐藥基因,用于治療的抗生素可能就沒有了相應效果。此外,耐藥基因可以通過水平基因轉移(HGT)從一種細菌轉移到另一種細菌。但目前水環境中耐藥基因與細菌之間的相關關系還缺乏清晰認識。
中國科學院水生植物與流域生態重點實驗室環境基因組學學科組的張衛紅等科研人員在楊玉義研究員指導下,通過相關性分析調查了水環境中耐藥基因與細菌之間的相關關系。研究結果發現 aadA、tetM、mphA和tetA 是水環境中主要的耐藥基因。厚壁菌門(Firmicutes)可能是耐藥基因的主要潛在宿主。此外一些耐藥性抗性基因在不同細菌之間可能會通過遺傳元件(MGEs)進行傳遞或交換。
研究成果以Large-scale pattern of resistance genes and bacterial community in the tap water along the middle and low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為題,發表于國際學術期刊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研究得到了中國科學院水生植物與流域生態重點實驗室啟動研究基金(Y9519802)支持。
論文鏈接:https://doi.org/10.1016/j.ecoenv.2020.111517
圖1 耐藥基因與細菌之間的相關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