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body id="79f28"></tbody>
    1. 
      
      1. <progress id="79f28"></progress>
      2. <samp id="79f28"><ins id="79f28"></ins></samp>
      3. <menuitem id="79f28"><strong id="79f28"><u id="79f28"></u></strong></menuitem>
        <track id="79f28"><nobr id="79f28"></nobr></track>
          1. wbg logo

            研究進展

            武漢植物園在水生植物葉綠體基因組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植物葉綠體基因組在理解植物系統發育、植物物種鑒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水生植物葉綠體基因組的缺失、平移和倒位現象在水生植物中大量存在,這些現象發生的時期如何?對理解物種的系統發育的作用如何,還需要更多的證據支撐。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和深圳市中國科學院仙湖植物園研究人員合作,以穗狀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為研究材料,測定其葉綠體基因組,發現穗狀狐尾藻存在trnE-trnC之間存在4kb的倒位,進一步以該區域為研究對象,對狐尾藻屬(Myriophyllum)14個物種和小二仙草科(Haloragaceae)其他物種進行了比較,結果表明,該倒位僅在狐尾藻屬植物中廣泛存在,推測其形成于狐尾藻屬分化前的上白堊紀(72.54 MYA)與中新世(47.28 MYA)之間,而這個倒位的發生可能是來源于與K-pg時期氣候劇烈變化相關的的非隨機重組。以上結果對于理解小二仙草科的系統演化具有重要作用。 

              本研究成果以“The complete chloroplast genome of Myriophyllum spicatum reveals a 4-kb inversion and new insights regarding plastome evolution in Haloragaceae”為題,發表于國際學術期刊Ecology and Evolution。中國科學院水生植物與流域生態重點實驗室、武漢植物園水生植物生物學學科組副研究員劉帆為通訊作者。這項工作得到了中國科學院戰略先導專項項目(XDB31010104)、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1670369)的資助。 

              論文鏈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epdf/10.1002/ece3.6125 

             

              1 穗狀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葉綠體基因組倒位現象及其來源 

            水生植物生物學學科組 劉帆

            国产日韩久久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