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漢植物園與昆明植物研究所科研人員再次合作,正式命名發表了蜘蛛抱蛋屬植物又一新種——西疇蜘蛛抱蛋(Aspidistra xichouensis Lei Cai, Z.L. Dao & G.W. Hu)。連同2016年發表的輻射蜘蛛抱蛋(Aspidistra radiata G.W. Hu & Q.F. Wang)和2018年發表的滇南蜘蛛抱蛋(Aspidistra austroyunnanensis G.W. Hu, Lei Cai & Q.F. Wang),武漢植物園已發表了3種蜘蛛抱蛋屬植物新種,并珍藏了它們的模式標本。
蜘蛛抱蛋屬植物的花大多貼近地面生長,許多種類輻射對稱的花被裂片像蜘蛛腿,包圍著像蛋一樣的圓形花筒或龐大的柱頭,開花時像一只只抱著蛋的蜘蛛,因而得名“蜘蛛抱蛋”。在APG Ⅳ分類系統中,本屬被置于天門冬科(Asparagaceae)。蜘蛛抱蛋屬為亞洲特有屬,現已記錄約200種,主要分布于東南亞地區,我國擁有一半以上的種類。本屬植物種類繁多,花部結構多樣性極高,由于其花貼近地面生長,極其隱蔽而不易被發現,故歷史上標本采集很不充分,制約了該屬植物的分類學研究。近十幾年來,隨著植物資源調查不斷深入,大量蜘蛛抱蛋屬植物新種被發現和發表,使本屬的種類不斷增加。
2013年6月,武漢植物園東非植物區系與分類學科組組長胡光萬研究員在云南省西疇縣采集到一種葉長而窄,花相對較小的蜘蛛抱蛋屬植物。當時已過花期,但是從枯萎的花可看出其花被筒壇狀,先端4裂,雄蕊著生于花被筒近中部,這些特征明顯不同于已記載的相似種類。由于當時未見盛開的花,因而沒能作出科學的鑒定,于是移栽了一些植株至武漢植物園,由于武漢與原產地氣候差異較大,栽培于武漢的植株一直未見開花。后來,部分植株被移栽至桂林植物園,并于2018年開始觀察到開花。2019年3月,昆明植物研究所的博士研究生蔡磊在西疇縣的同一個區域進行野外考察時,也采集到處于盛花期的同一種蜘蛛抱蛋,與胡光萬研究員討論并仔細查閱相關文獻和標本后,發現其與現已記載的蜘蛛抱蛋屬植物均不同,確定其為新種。因其模式標本產地位于西疇縣,所以將此新種命名為西疇蜘蛛抱蛋(Aspidistra xichouensis Lei Cai, Z.L.Dao & G.W.Hu)。新種描述和命名相關文章以“Aspidistra xichouensis (Asparagaceae), a new species from the karst region in southeastern Yunnan, China” 為題發表在國際植物分類學期刊Phytotaxa上。
文章鏈接:https://doi.org/10.11646/phytotaxa.439.2.5
該新種在葉片形狀、花的大小和結構上與產于中國南部的小花蜘蛛抱蛋(Aspidistra minutiflora Stapf)和產于越南的Aspidistra graminifolia Aver. & Tillich和Aspidistra cylindrica Vislobokov & Nuraliev相似,但是本新種葉的葉柄明顯,長達20 cm;總花梗豎直;花直立,花被裂片常只有4個,雄蕊著生于花被筒的近中部,與其他三種不同而很容易區分開來。
圖版:西疇蜘蛛抱蛋(Aspidistra xichouensis Lei Cai, Z.L.Dao & G.W.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