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耐藥基因(又稱抗生素抗性基因)是一種新型污染物,與傳統化學污染物不同, 耐藥基因污染屬于生物污染, 不僅會在不同環境介質中持久性殘留、轉移和擴散, 而且具有暴發性的特征, 一旦失控, 將嚴重威脅公共健康安全。
近期,根據Web of Science數據庫統計數字顯示,中國科學院水生植物與流域生態重點實驗室環境基因組學學科組楊玉義研究員與濕地生態學學科組劉文治研究員、邢偉研究員等科研人員在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期刊發表的關于水環境抗生素耐藥基因領域研究的兩篇論文入選環境科學與生態學學科領域全球前1%“ESI高被引論文”(圖1)。一篇為綜述性論文,該綜述通過整理全球湖泊耐藥基因研究的文獻數據,發現湖泊水體中磺胺類抗生素耐藥基因與河流相比含量不存在明顯差異,總結了非生物因素(化學污染、湖泊理化指標等)和生物因素(水生生物、耐藥菌、細菌群落和可移動遺傳元件等)在耐藥基因分布和傳播中的作用。一篇為研究性論文,以宏基因組學為研究方法,以北太平洋塑料生物膜為研究對象,發現北太平洋中塑料大小對耐藥基因相對豐度不存在顯著影響;塑料生物膜中耐藥基因相對豐度遠高于環境水體,漁業病原菌黃桿菌科細菌(Flavobacteriaceae)可能是重要的耐藥基因宿主(圖2),而且細菌群落結構是影響塑料生物膜耐藥基因賦存的重要驅動因子。
圖1 Web of Science 網站數據截圖
圖2 北太平洋海洋水體(S)和塑料樣品(a: 大塑料;b: 微塑料,1-6表示不同采樣點)中抗生素耐藥基因相對豐度圖及基于耐藥基因與細菌相關性的網絡分析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