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武漢植物園李曉東副研究員等一行三人在神農架國家公園大九湖進行植物調查時,驚訝地發現有害入侵植物豚草( Ambrosia artemisiifolia),這是在神農架地區首次發現。它生長在大九湖濕地鹿苑前的一片平坦的草地上,與黃腺香青絨毛變種(Anaphalis aureopunctata var. tomentosa)混合生長,分布面積約0.5公頃,植株有幾千株。神農架國家公園在得知這一消息后立即行動,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以期能夠預防其擴散,減輕對神農架國家公園大九湖濕地生態系統的破壞,建立預警機制。
豚草被列為2003年1月10日國家環保總局與中國科學院聯合發布的第一批“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 (2003環發11號),該名單有16個物種,其中植物9種。“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發布的在中國危害比較大的入侵物種的一個名單,于2003年和2010年分2批發布,共35個物種。
豚草是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高通常1米以下。莖直立,上部有圓錐狀分枝,具棱,被疏生密糙毛。下部葉對生,有短葉柄,1至3回羽狀深裂,上部葉互生,無柄,羽狀分裂,葉片三角形,上面深綠色,被細短伏毛或近無毛,背面灰綠色,被密短糙毛。頭狀花序單性,雌雄同株;雄頭狀花序半球形或卵形,徑4-5毫米,具短梗,下垂,在枝端幾十朵密集成總狀花序,總苞寬半球形或碟形,總苞片全部結合,無肋,邊緣具波狀圓齒,稍被糙伏毛,花托具剛毛狀托片,花冠淡黃色,長2毫米,有短管部,上部鐘狀,有寬裂片,花藥卵圓形,花柱不分裂,頂端膨大成畫筆狀;雌頭狀花序無花序梗,在雄頭花序下面或在下部葉腋單生,或2-3個密集成團傘狀,有1個無被能育的雌花,總苞閉合,具結合的總苞片,倒卵形或卵狀長圓形,長4-5毫米,寬約2毫米,頂端有圍裹花柱的圓錐狀嘴部,在頂部以下有尖刺,被糙毛,花柱2深裂,絲狀,伸出總苞的嘴部。瘦果倒卵形,無毛,藏于堅硬的總苞中。花期8-9月,果期9-10月。原產北美洲,1935年發現于杭州,先后在東北、華北、華中和華東等地約15個省、直轄市都有發現。惡性雜草,每株種子量很大,擴散快,對禾木科、菊科等植物有抑制、排斥作用。
豚草在神農架國家公園大九湖濕地的入侵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