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非聯合研究中心與肯尼亞國家博物館組成的聯合研究團隊在開展《肯尼亞植物志》編研項目過程中又出新成果。團隊在肯尼亞Taita Hills的Ngangao森林內采集到一種葫蘆科馬(báo)兒屬(Zehneria)植物新種,并對其進行了正式的命名及發表。這是武漢植物園繼2016年發表近革葉馬
兒(Zehneria subcoriacea)和2017年發表長花馬
兒(Zehneria longiflora)之后第三次發表非洲馬
兒屬植物新種,對馬
兒屬植物系統發育關系的揭示具有重要意義。
馬兒屬植物廣泛分布于熱帶和亞熱帶非洲、馬達加斯加、亞洲到北澳大利亞和太平洋群島,其多樣性分布中心在東南亞,廣義的馬
兒屬植物有90余種(分類學界對馬
兒屬植物的界定尚存在分歧)。馬
兒屬植物常為攀援或匍匐草本,葉片膜質或紙質。雌雄同株或異株,雄花序總狀或近傘房狀,稀同時單生;雌花單生或少數幾朵呈傘房狀。果實圓球形或長圓形或紡錘形,開裂,種子多數,卵形。
在歷史上,Taita Hills具有連續不斷的森林帶,長期人類活動干預導致其不斷被縮減和分割,成為了13個碎片化的單獨森林。呈碎片化分布的Taita森林僅存在于Tsavo干旱地帶的山頂處,占地面積從1公頃到185公頃不等。自2015年以來,中非聯合研究中心和肯尼亞國家博物館組成的聯合考察隊一直堅持對這些森林進行調查。2016-2017年,聯合考察隊對Taita Hills中13個碎片化森林之一的Ngangao森林進行了野外實地考察過程中,采集到了一種特殊的馬
兒屬植物,通過對其形態特征的全面研究以及大量相關文獻的查閱,確定該種是馬
兒屬植物中的又一新種。據此,以“Zehneria tuberifera (Cucurbitaceae), a new species from Taita Hills, Kenya”為題發表在最近一期國際植物分類學期刊Phytotaxa上。
將其命名為Zehneria tuberifera G.W.Hu & Q.F.Wang(塊莖馬
兒)是因為該物種具有特殊的膨大念珠狀地下塊莖,而與其最相似的物種Z. oligosperma 和 Z. longiflora 均為纖維狀根系。該種所具有的其他特殊鑒定特征分別有:葉片近革質、幼嫩葉片正面中脈散布毛刺、花冠筒較短、雄花花盤三裂、雌花單生或2朵生、傘形雄花序可多達20朵花。
多次在非洲地區發現馬
兒屬植物新種預示著該地區可能為馬
兒屬植物潛在的分化中心,且新種不斷被發現也從一定程度上說明對該屬的研究還遠不充分。Taita Hills森林破碎化過程可能對馬
兒屬植物的演化產生一定的影響,伴隨著對馬
兒屬植物研究的不斷深入,該屬的系統發育關系將會變得越來越清晰,一個更全面、更科學合理的馬
兒屬分類系統有待提出。
論文鏈接:https://www.mapress.com/j/pt/article/view/phytotaxa.411.3.5
塊莖馬兒(Zehneria tuberifera G.W.Hu & Q.F.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