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非聯合研究中心與肯尼亞國家博物館組成的聯合研究團隊在開展《肯尼亞植物志》蘭科卷編研過程中,在肯尼亞發現蘭科多穗蘭屬(Polystachya)一新物種,并正式對其進行了命名和發表。
蘭科是世界被子植物第二大科,約有700屬20000余種,其成員廣泛分布于全球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多穗蘭屬(Polystachya)約有240種,大部分種類分布于非洲,少數分布到熱帶和亞熱帶美洲,而亞洲只分布有一種:即多穗蘭(Polystachya concreta)。多穗蘭屬植物多為附生或巖生,極少數為地生,莖短或有時基部增粗而成塊狀或其他形狀的小假鱗莖,花序頂生具多花,中萼片離生;側萼片基部與蕊柱足合生而形成萼囊;唇瓣位于上方,不裂或3裂,基部著生于蕊柱足末端,具關節,無距;盤上常有粉質毛;蕊柱短,具明顯的蕊柱足。
非洲是多穗蘭屬的多樣性分布中心,相關分類學研究還不十分充分,2000年以后,分類學家還陸續在非洲發現該屬許多新物種。2018年5月,中-非聯合研究中心與肯尼亞國家博物館組成的聯合科學考察隊對肯尼亞西部高原的Cherangani Hills森林進行野外考察時,采集到一種具細長假鱗莖和肉質花朵的多穗蘭屬植物,該種假鱗莖的分支情況和花型與其他多穗蘭屬植物有較大的差別,材料被采回進行進一步研究。由武漢植物園、上海辰山植物園和肯尼亞國家博物館科研人員組成的研究團隊通過查閱相關文獻和大量標本,并且對其進行分子系統學研究后,確定該植物為多穗蘭屬的新物種。
為紀念曾在武漢植物園攻讀博士學位的國際留學生丹尼爾(Daniel Odhiambo Miyawa),此新種被命名為丹尼爾多穗蘭(Polystachya danielana G.W. Hu, W.C. Huang & Q.F. Wang)。丹尼爾是肯尼亞國家博物館年輕的植物分類學家,長期從事蘭科植物的分類和保護研究,不幸因病于2017年去世,其短暫的一生奉獻給了肯尼亞蘭科植物研究,為《肯尼亞植物志》蘭科卷的編研收集了大量的基礎資料。該新種以“Polystachya danielana (Orchidaceae: Polystachyinae), a new species from Kenya”為題發表在最近一期國際植物分類學期刊Phytotaxa上,并為其繪制了清晰明確的線描圖,更好地展現該新種的形態學特征。新種模式標本存放于武漢植物園標本館(HIB)和東非植物標本館(EA)中。
該種在形態和DNA分子序列特征上與P. spatella和P. kermesina兩種相近,但其新生假鱗莖多從前一輪假鱗莖的基部節上長出,僅少數著生于中間或上部節上;苞片長圓形,長4毫米,寬3毫米,先端微凹且具尾狀短尖;中萼片近卵形,長5–7毫米,寬 3–4.5 毫米,這些特征使其容易與這兩個相似種相區分。
(論文連接:https://www.mapress.com/j/pt/article/view/phytotaxa.405.4.3)
Polystachya danielana G.W. Hu, W.C. Huang & Q.F.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