獼猴桃果實營養豐富,富含維生素和多種礦質元素及氨基酸,被譽為“水果之王”,是我國山區農民精準脫貧的特色優勢樹種。至2015年,中國獼猴桃已經形成栽培面積、產量和產值分別超過25萬公頃、250萬噸和250億元的規模,居世界首位。近年來,隨著種植規模的逐年擴大,獼猴桃葉部病害的問題日益嚴重,常見病害包括褐斑病、灰斑病、黑斑病、炭疽病及灰霉病等,各產區均有發生,該類病害主要危害獼猴桃葉片、枝條和果實,嚴重時會容易導致葉片早落,果實商品價值降低。病害流行年份,成年果園病葉率可達50%-100%,嚴重制約獼猴桃產業的發展。
2016年,獼猴桃種質資源與育種學科組李黎助理研究員及潘慧助理工程師在鐘彩虹研究員的指導下,對浙江省溫州市泰順縣及貴州省六盤水市的獼猴桃病蟲害情況進行了周年調研。結果發現兩地主要周年病害均為細菌性潰瘍病,真菌性果實軟腐病、灰斑病、褐斑病、炭疽病、黑斑病,不同季節各種病害的感病程度不同。該分析結果為泰順及六盤水市后期病害的預測預報及綜合防治提供了理論依據。同時,在病害鑒定過程中,首次發現稻黑孢菌株(Nigrospora oryzae)會引起獼猴桃黑斑病及褐斑病,膠孢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為獼猴桃炭疽病的主要致病菌。研究成果已分別在Plant Disease在線發表。
本研究得到了農業部作物種資質源保護與利用項目(2015NWB027),中國科學院科技服務網絡計劃研究項目(KFJ-EW-STS-076),湖北省技術創新專項(重大項目)(2016ABA109),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項目(31701974)及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017CFB443)支持。
Nigrospora oryzae菌株的生物學特征及導致的獼猴桃黑斑病/褐斑病癥狀
基于ITS, BT及GAPDH序列構建的MEGA系統發育樹,證實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菌株鑒定的準確性
鏈接:
First Report of Nigrospora oryzaeCausing Brown/Black Spot Disease of Kiwifruit in China. Plant Disease.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