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body id="79f28"></tbody>
    1. 
      
      1. <progress id="79f28"></progress>
      2. <samp id="79f28"><ins id="79f28"></ins></samp>
      3. <menuitem id="79f28"><strong id="79f28"><u id="79f28"></u></strong></menuitem>
        <track id="79f28"><nobr id="79f28"></nobr></track>
          1. wbg logo

            研究進展

            武漢植物園“早產優質獼猴桃園建立的兩段栽培法”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

              712日,從國家知識產權局獲悉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的發明專利“早產優質獼猴桃園建立的兩段栽培法”(ZL 201510341700.0)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發明人:鐘彩虹、余和明、黃宏文、楊虹、劉琨然、韓飛。 

              我國是世界商業獼猴桃的產銷大國,全國獼猴桃的栽培面積約7.0萬公頃,占世界栽培總面積的約44%,已經遠遠超過了意大利、新西蘭和智利。在全球獼猴桃的總產量中,我國年產量約68萬噸,占34.0%,成為世界最大的生產國(BolroseInc. 2014. World kiwifruit review. A Publication of BelroseInc.)。我國獼猴桃商業栽培歷史已有三十余年,由最初的參照其它果樹和學習新西蘭等國家的栽培技術為主,發展到現在根據栽培品種特性和國內產區土壤、氣候環境條件等研究推廣優質高產栽培技術為導向。20世紀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隨著獼猴桃栽培面積的擴大,對栽培技術的要求愈來愈迫切;為了滿足消費日益增長的需要,以獼猴桃高產穩產為主攻目標,深入研究獼猴桃高產穩產的生物學基礎及關鍵技術,各主產省份均制訂了一系列栽培措施在各產區推廣,如深翻改土,修通氣暗溝、間作綠肥、籬架和T形架及三角簡易架栽培方式、適時施肥,及時灌溉、適時采收和因品種因樹合理修剪等栽培技術應用,使獼猴桃產量逐年上升,并相繼形成了以陜西、四川和河南主產省份為主的生產格局。 

              盡管如此,我國獼猴桃的栽培仍存在很多問題:首先是傳統種植模式,定植后第3年初結果,第4年投產,第5年進入盛產期,待產期長,期間只有投入,沒有產出。對于規模種植的企業和種植戶來說,占用大量的前期投入資金,壓力大。其次是傳統種植模式,定植實生苗生長一年再嫁接或一年生嫁接苗,中途多次移栽,苗木根系受到傷害,容易出現緩苗期,苗木成活率不一致,園區整齊度降低。獼猴桃幼苗期需要精心管理,怕強光曝曬和水淹,而大田種植,因苗木種植分散,管理粗放,成活率明顯比集中營養袋管護低。  

              隨著獼猴桃產業的迅速發展,特別是近十年的高效益和新西蘭等國家出口到中國的優質獼猴桃的高價格,吸引了更多的人投入獼猴桃行業;特別是獼猴桃種植領域,如果按照傳統模式種植,則占用了大量的資金,進入結果期長的缺點多少影響了投資獼猴桃領域的人員信心,特別是一些新轉入種植領域的企業家,因不了解獼猴桃的生長特性,在選擇園地和建園時出現很多問題,導致建成的園區后期生長差,投產慢,產量低,病害嚴重。 

              為了研究早投產的栽培模式,2008年開始,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獼猴桃種質資源與育種學科組鐘彩虹研究員的研究團隊與四川涼山一退休煙草專家余和明團隊合作,經多年的實驗摸索,研發了一種早投產的兩段法栽培模式,種植第二年投產,畝產1500kg以上,第三年盛產,顯著縮短待產期,投資回收期限由傳統的5年壓縮至3年。 

              本發明專利是通過集中培育營養袋大苗,為獼猴桃幼苗提供一個疏松肥沃、光照適宜的環境,使其迅速成苗;再將大苗帶土移入園區,使園區定植成活率達100%,定植大田當年能上架成形,第二年即進入投產期。 

            科研處 王豫蘭

            国产日韩久久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