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從國家知識產權局獲悉由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助理工程師樊香絨,副研究員陳媛媛、劉艷玲和水生植物研究中心主任李偉研究員共同發明的“基于樣品高效保鮮的提取水生植物 DNA的方法”(ZL 201410205324.9)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
大型水生植物是草型湖泊的主要初級生產者之一,在湖泊中不僅具有為許多草食性動物提供食物,改善水質和增加水環境穩定性的功能,并且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近年來,隨著高多態性的分子標記技術的開發及居群遺傳統計學方法的發展,在研究水生植物的遺傳變異和種群動態上取得了較大的發展;而且基于DNA分子標記的方法越來越廣泛地得到應用,如微衛星,又稱簡單重復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擴增限制性片段長度多態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等。
DNA的提取和純化是完成分子遺傳學和分子標記實驗的基礎。尤其是野外采樣或不能及時對新鮮樣品進行DNA提取時,樣品的保存顯得尤為重要。CT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銨)法是一種快速簡便的提取植物總DNA的方法(包括磨樣、裂解、萃取、沉淀DNA,去除RNA等過程)。傳統CTAB法是將植物新鮮葉片洗凈放入變色硅膠中進行干燥,然后對DNA進行提取。使用此方法提取的DNA量比較少,對樣品需求量大;同時在野外需要攜帶大量的硅膠,使得樣品的攜帶和運輸十分不便。而且水生植物的樣品含水量高,在野外采樣中樣品的保存更為不易,使用硅膠保存需要更換多次。因此,迫切需要一種高效保存植物樣品并能高產量提取高質量DNA用于水生植物的遺傳學研究和基因測序工作的新方法。
發明人為了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針對水生植物提供了一種新型簡便的樣品保存方法——“基于樣品高效保鮮的提取水生植物 DNA的方法”,所獲得的DNA純度高,產量大,且適用于水生植物基因組測序等方面研究所需高質量DNA的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