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美國的分類學期刊 Novon 發表了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系統與進化植物學課題組李新偉博士及其合作者發表的文章“陜西羽葉報春的新模式”,這標志著消失100多年的陜西羽葉報春在湖北確立了模式標本新替身。
陜西羽葉報春為德國植物學家 W. Filchner 1904年在我國陜西秦嶺南部發現,采集的模式標本保存在德國柏林植物標本館,二戰時毀于戰火,此后長達100多年始終無人發現這個種的野生種群,曾一度被視為在野外已經滅絕。
目前陜西羽葉報春只在湖北的竹山縣和竹溪縣有野生種群的分布。經過幾年觀察研究,李新偉等對陜西羽葉報春的形態特征進行了詳細描述,重新指定了模式標本。陜西羽葉報春在二月至四月開花,花色美麗多變,具有極高的觀賞和園林栽培價值。
該種模式標本的重新確立,對于報春花屬的系統和分類學研究以及這一極度瀕危植物的保護,實現陜西羽葉報春的開發利用,都具有重要意義。
陜西羽葉報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