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由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副主任、武漢植物園景觀規劃設計及工程技術研究所所長劉宏濤正高級工程師和助理工程師郝鈺斌、袁玲、劉剛、宋利平共同發明的“一種植生箱式擋土墻的構造方法”(ZL 2013 1 0083281.7)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
擋土墻是路基填土、自然邊坡、駁岸、景觀墻及山體土坡等的支擋,是防止填土或坡體變形失穩的構造物。傳統的重力式擋土墻是我國目前最常用的結構,依靠自重和底面與基礎之間的摩擦力保持結構穩定,其體積、重量大,所用材料多,施工費用高,且沒有生態和景觀功能,在有綠化景觀需求的工程中存在較大的限制。因此關于擋土墻等墻體的綠化美化成為了研究熱點。
傳統的墻面綠化應用較多的是采用攀緣植物依附于結構物,依靠攀緣植物的生長覆蓋墻面,達到垂直綠化的效果,而這種方法的形成過程比較慢,要使垂直綠墻達到一定高度,往往需要幾年的時間。因此為了達到快速的垂直綠化效果,近年來很多機構開展了植物生態擋墻設計。常見的植物墻或生態墻的構建是采用墻體上安裝框架和網格支架,然后在支架上安裝綠化模塊,在墻體框架背面設置灌溉系統。此類綠墻結構中的植物為展覽式擺放,生長基質有限,植物無法長期持續生長,后期維護成本高。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植生箱式擋土墻構造方法,成本低,操作簡便,能高效長期綠化、可取代砌石擋墻的生態綠墻護坡技術。運用此方法制作的植生箱式擋土墻具有良好的防護、景觀生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