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由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濕地生態學學科組邢偉副研究員、劉貴華研究員,碩士研究生劉寒、史俏共同發明的“一種去除景觀水體顏色的方法”(ZL 2014 1 0167427.0)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
水體景觀在城市各種環境、園林及風景區等處普遍發展起來,且倍受人們的關注。但由于景觀水體其流動性差、水域面積小、自凈能力低,進入水體中的落葉、垃圾及生活污水等極易在水體中發生腐爛、擴散、溶解、沉淀等作用,產生大量的有機污染物,特別是腐殖酸 (Humic Acid, HA)。水體腐殖酸含量愈高,水質狀況愈差,顏色就越深、味道越臭,極大降低了景區的觀賞指數和怡情指數。
目前,關于富含腐殖酸水體顏色去除的研究較少,但關于腐殖酸的去除研究卻很多。但一直以來,傳統的方法工藝如強化混凝法、活性炭法、生物預處理法、光催化氧化法和臭氧氧化法等均不能達到良好的去除效果。直接去除腐殖酸所需的成本和工藝都比較復雜或需要較昂貴的成本。而對于景觀水體,只要達到景觀娛樂用水標準(低于25個色度單位)即可,
因此武漢植物園科研人員發明了“一種去除景觀水體顏色的方法” ,綜合運用物理和化學的處理方法直接去除水體顏色,不僅適用于景區內池塘、溪流、溝渠等流動緩慢水體,去除水體中因長期落葉等浸泡產生的腐殖酸顏色。而且可節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本發明方法簡單易行,操作方便,色度去除率較高,處理后的水體色度已達景觀娛樂用水標準,同時還能夠有效的去除水體中因腐殖酸引起的酸臭味以及高濁度,不會引起二次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