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6月25日(星期五) 9:00
地點:光谷園區 行政樓1007會議室
報告題目:高粱馴化與改良基因組分析
報告人:景海春
報告題目:小麥基因工程
報告人:何光源
報告人簡介:
景海春,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二級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研究組組長,中科院大學崗位教授(A類),中國科學院生態草牧業工程實驗室主任,中科院先導專項“創建生態草牧業科技體系”首席助理;中國科學院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副院長,國家知識產權局技術專家,呼倫貝爾市政府顧問;中國植物生理與分子生物學學會生物質與生物能源副理事長;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Food and Energy Security編委。
1989年在蘭州大學理學獲碩士學位,2004年在荷蘭格羅寧根大學獲理學博士學位。1989-1996年在天津市農業科學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工作;1996-1999年在荷蘭CPRO-DLO(PRI)植物繁育系訪問學者;2004-2008年在英國洛桑研究所植物病理系工作;2008年到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工作至今。主要開展甜高粱分子育種研究與生態草牧業科技示范,在Nature Plants、Genome Biology、Plant Cell等發表相關SCI論文50余篇。主持或承擔科技部、科學院、基金委、轉基因重大專項、國際合作項目等40余項。2020年獲得中國科學院科技促進發展獎。
何光源, 華中科技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教育部跨世紀人才,科技部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基因工程)主任,華中科技大學中英聯合實驗室主任,華中卓越學者特聘崗。主要從事麥類作物品質基因分離、作物品質蛋白基因結構與功能關系、基因表達調控研究;獲得了類胡蘿卜素含量顯著提高的轉基因六倍體小麥,能正確表達外源品質基因,明顯提高面筋強度的轉基因四倍體和六倍體小麥;提出了小麥品質構成的分子機制與終產品特性關系模型。
先后主持并完成國家轉基因植物研究與產業化開發專項,國家“863”計劃,國家“973”計劃研究課題、國家“973”計劃預研項目、國家重點科技(攻關)計劃,科技部國家重點課題等多項課題,并以主要研究者或子課題負責人身份參與完成了歐共體第四框架項目等多項國際合作課題。2000年組建了第一個中英聯合實驗室:中英 HUST-RRes基因工程和基因組學聯合實驗室;擔任學術期刊BMC Plant Biology、PloS One、《植物科學學報》及《生物技術通報》編委、Trends in Plant Science、Plant Journal 等雜志的評審、湖北省生物工程學會理事會副理事長,主參編《植物基因工程》等專著6部,發表學術論文200余篇,獲授權發明專利7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