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body id="79f28"></tbody>
    1. 
      
      1. <progress id="79f28"></progress>
      2. <samp id="79f28"><ins id="79f28"></ins></samp>
      3. <menuitem id="79f28"><strong id="79f28"><u id="79f28"></u></strong></menuitem>
        <track id="79f28"><nobr id="79f28"></nobr></track>
          1. wbg logo

            學術活動

            2021年武漢植物園學術講座第一期

              報告題目:環境微生物的宏基因組學研究

              報 告 人:鞠峰研究員

              報告時間:2021年1月8日 10:00-11:30

              地點:行政樓1007會議室

              報告人簡介:鞠峰,西湖大學研究員,浙江省海岸帶環境與資源研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編委、Frontiers 系列期刊編委、加拿大NSERC國際評審專家,國際微生物生態學會 (ISME) 、國際水協會 (IWA)、中國生態學會 (ECA)、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會員 (CSES)。2015年獲香港大學工學博士學位,2015-2018年在瑞士聯邦水科學與技術研究所 (EAWAG) 從事微生物生態方向博士后研究; 2018年9月至今在西湖大學擔任特聘研究員。鞠峰博士從事環境微生物組與抗生素耐藥研究,曾獲中國生態學會“微生物生態青年科技創新獎-特等獎”(2018)、香港科學會“青年科學家獎”(2016)、香港大學“杰出研究型研究生獎” (2014-2015)。目前在The ISME Journal (4 篇)、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7 篇)、Water Research (2 篇)等環境生態學與微生物學領域期刊發表學術論文 38篇,谷歌學術引用 2600余次 (H-指數: 29), Web of Science 引用1800 余次 (H-指數: 22)。

              報告內容:微生物是地球上最豐富的生命體,在生態環境、生物經濟、人類系統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隨著第二代高通量DNA測序技術成本的大幅降低,宏基因組學(Metagenomics)正在快速發展成微生物學領域的一個重要新興分支,其方法學促進了微生物群落研究從勞動力密集型的分子生物學“濕實驗”向側重數據處理密集型的計算生物學“干實驗”的轉變。宏基因組學是打開通往未知微生物界大門的鑰匙。通過直接取得環境中所有遺傳物質、DNA測序、生物信息學分析來研究微生物群落結構與功能,避開了絕大部分環境微生物在實驗室條件下尚未培養的研究瓶頸,打開了微生物界物種和基因多樣性的知識與資源寶庫,為發現新物種、新的生物酶和活性物質(如抗生素)、新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過程、探索生命起源與進化指明了方向。同時,針對不同生態系統開展時空尺度宏基因組學研究可有效揭示微生物之間及微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進而探索微生物群落構建機制、完善群體生態學理論。本次報告將分別介紹宏基因組學研究背景、應用實例與新發現、主流生物學分析策略,以及報告人在城市污水處理廠微生物組和抗生素耐藥生態方面開展的工作。

            科研處 羅巧芳

            国产日韩久久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