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中國科學院科學節·武漢專場”在中科院武漢植物園正式拉開帷幕,在為期兩天的活動中,40余個院內外機構帶來60余個特色節目、展品和實踐活動,公眾可近距離接觸前沿科技成果,感受科技魅力。當天,上萬名社會公眾參與了這場科普盛宴。
超豪華陣容科普盛宴 中國科學院科學節·武漢專場開啟
3月4日,“中國科學院科學節·武漢專場”在中科院武漢植物園正式拉開帷幕,在為期兩天的活動中,40余個院內外機構帶來60余個特色節目、展品和實踐活動,公眾可近距離接觸前沿科技成果,感受科技魅力。當天,上萬名社會公眾參與了這場科普盛宴。
了解深空深海大科學裝置、與院士面對面、和衛星來一場“星際穿越”……中國科學院科學節是中國科學院自2018年打造的面向社會公眾的大型科學嘉年華活動,由主場活動和一系列的研究所科普活動構成,注重科學與文化、藝術的充分融合。主場活動設立在北京,這是中國科學院科學節首次在北京主場外設置專場。
活動以“嗨,科學!——好奇探索未知,科學連接未來”為主題,在活動現場,“嗨劇場”“創新展”“零距離”“創工坊”“科創薈”“科學之美”6個各具特色的版塊熱鬧非凡。活動以科學的多樣色彩為基調,注重科學與文化、藝術的充分融合,突出“節日”的特點,通過科學展覽、實景模型、科普報告、科學文藝匯演、科學實踐等方式,讓公眾從多個方面感受科學的魅力。
助力國家糧食安全,促進“減碳”,影響世界的重大顛覆性技術“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是怎樣的?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LHAASO)如何透過稀薄的大氣層,捕捉宇宙線的痕跡?“墨子號”“太極一號” “深海勇士號” “奮斗者號”……,從深空到深海,大國重器如何上天入地,探索宇宙奧秘?還有“巔峰使命”珠峰科考、科技支撐“雙碳”戰略、認識病毒與科技防疫展。在“創新展”版塊,多個中國科學院重大科技創新進展和成果吸引公眾駐足觀看。這其中,多個科技創新成果為首次通過科學節的形式在武漢展出。通過實景模型、全息展示、VR體驗等多種展示形式,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成大型科普展品,帶領公眾遨游神奇的科技世界。
“科創薈”版塊不僅看點十足,也凸顯武漢特色。在漢中科院院屬單位、院士科普工作室、科研機構、高校及出版社等20多家優質科普力量,展出優秀科普圖書和文創100余種,為公眾帶來科學大餐。操作火箭發射實驗、和衛星模型來一場星際穿越、聞香識植物、開展植物拓印,孩子們在“創工坊” 的科學實踐活動中動手體驗,感受科學的奧妙和樂趣。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啟發、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主任王青鋒研究員分別帶來題為《神奇的黑米》《探索神奇非洲植物》的精彩講座,公眾與科學大咖零距離接觸。
除線下活動外,科學節還邀請武漢植物園科普達人和一線科學家,組織三場游園直播和一場慢直播,讓更多社會公眾能通過線上參與活動,感受科技的魅力。
活動由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作為指導單位,由中國科學院武漢分院、湖北省科學技術廳、湖北省科學技術協會主辦,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承辦。
湖北之聲記者 王宇
通訊員 陳長麗
攝影 江濤 王箏
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