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中國科學院科學節·武漢專場”在中科院武漢植物園正式拉開帷幕,在為期兩天的活動中, 40余個院內外機構帶來60余個特色節目、展品和實踐活動,公眾可近距離接觸前沿科技成果,感受科技魅力。
中國科學院科學節是中國科學院自2018年打造的面向社會公眾的大型科學嘉年華活動,由主場活動和一系列的研究所科普活動構成,注重科學與文化、藝術的充分融合。主場活動設立在北京,這是中國科學院科學節首次在北京主場外設置專場。
本次活動以“嗨,科學!——好奇探索未知,科學連接未來”為主題,在活動現場,“嗨劇場”“創新展”“零距離”“創工坊”“科創薈”“科學之美”6個各具特色的版塊人氣都很旺。活動以科學的多樣色彩為基調,注重科學與文化、藝術的充分融合,突出“節日”的特點,通過科學展覽、實景模型、科普報告、科學文藝匯演、科學實踐等方式,讓公眾從多個方面感受科學的魅力。
武漢植物園志愿團隊志愿者陶陶介紹:“我們這個展臺里面主要展示一些瀕危的蘭科植物,還有一些像蕓香科的一些柚子這種有香味的植物,以及一些非常神奇的假葉樹。這種非常神奇的植物,平時在城市里面可能見不到,讓大家了解植物的多樣性,啟發大家科學探索精神。
據介紹,多個科技創新成果為首次通過科學節的形式在武漢展出。通過實景模型、全息展示、VR體驗等多種展示形式,將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成大型科普展品,帶領公眾遨游神奇的科技世界。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啟發、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主任王青鋒研究員分別帶來題為《神奇的黑米》《探索神奇非洲植物》的精彩講座,公眾與科學大咖零距離接觸。當天有上萬名社會公眾參與了這場科普盛宴。不少學校以班級為單位組團前來,許多家庭闔家出動,領略科學的神奇魅力。
據介紹,除線下活動外,科學節還邀請武漢植物園科普達人和一線科學家,組織三場游園直播和一場慢直播,讓更多社會公眾能通過線上參與活動,感受科技的魅力。
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主任、研究王青鋒:“科普教育是一個長遠的,提升國民素質的重要的方式,也是科技創新,激發全民學習科學、掌握科學、了解科學的一個重要途徑,以后我們會把這種科學普及的形式內容多樣化,組織專業的科普團隊,把深奧的科學轉化為通俗的語言,向公眾,向青少年去介紹。”
融媒體記者:王晨 周煒
通訊員:陳長麗
編輯:李家靜
責編:沈佩楓
編審:劉艷萍
原文鏈接:
https://m.hannews.com.cn/article?id=82064&sign=9bf7dd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