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body id="79f28"></tbody>
    1. 
      
      1. <progress id="79f28"></progress>
      2. <samp id="79f28"><ins id="79f28"></ins></samp>
      3. <menuitem id="79f28"><strong id="79f28"><u id="79f28"></u></strong></menuitem>
        <track id="79f28"><nobr id="79f28"></nobr></track>
          1. wbg logo

            傳媒掃描

            【武漢科技報】八年培育誕生莢蒾新品種“翩然”

              2月20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獲悉,該單位生態景觀與工程學科組莢蒾科研團隊培育的莢蒾新品種“翩然”(品種權號:20220371)獲得國家植物新品種權授權,這是國內第二個具有知識產權莢蒾屬新品種,也是國內首個利用莢蒾屬中國特有種培育的新品種。

              “翩然”植株性狀穩定,植株主枝分枝姿態斜展,高度極矮,8年生植株高度不超過1m;葉片窄小,脈紋清晰;花序周圍具有4-5朵白色大型不孕邊花,不孕花不整齊4-5裂,近左右對稱,猶如白蝶;花期4月中旬-5月中旬,8月-12月仍有少量花開,花后進行修剪多次開花明顯。“翩然”植株適應范圍廣泛、抗逆性強、耐修剪,是優良的矮型觀花灌木。

              據悉,中國是世界上莢蒾屬物種數量最多的國家,具有直接觀賞價值的常綠種類、開花芳香種類,及具有大型不孕花的種類也最為豐富。全世界已有的栽培品種中,近1/6是利用中國特有種為母本培育而來。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生態景觀與工程科研團隊工程師呂文君告訴記者,2022年以前我國尚未有具有知識產權的莢蒾屬栽培品種,這與國外大量利用我國莢蒾屬特有資源進行品種培育形成鮮明的對比。我國莢蒾屬資源開發利用程度與資源優勢之間嚴重失衡。“這些促使我們萌生了開展莢蒾屬植物種質資源創新的想法。”

              “資源家底不清、遠緣雜交親和性差和種子復雜的休眠特性,這是莢蒾屬植物培育工作的三大難點。”呂文君坦言,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生態景觀與工程學科組莢蒾科研團隊先后在資源調查與評價、系統發育研究、打破種子休眠、胚培養等方面開展了系列研究,為莢蒾屬植物種質資源創新的順利進行提供理論和技術支撐。

              一個新品種的誕生并不容易,需要滿足特異性、一致性和穩定性的“三性”要求。簡單理解,就是品種必須“獨一無二”、“長得整整齊齊”且“年年長得一樣”。為此,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生態景觀與工程學科組莢蒾科研團隊花費8年時間,進行了2代無性繁殖觀察性狀是否穩定,每一代無性繁殖開始至開花又用了整整三年時間,從而培育了“翩然”。

              據悉,該科研團隊目前收集保存了豐富的莢蒾屬植物資源,其中中國原生種儲存已覆蓋71%中國莢蒾屬資源(特有種儲存覆蓋率達65%),國外種類儲存已覆蓋77%國內引入的國外種類總數,是目前國內莢蒾屬種質資源保存種類最多、遺傳多樣性涵蓋量最豐富的研究基地,2020年成功入選“國家莢迷屬種質資源庫”。

              來源:武漢科技報

              記者:陳映琦

              通訊員:江珊

              編輯:郝好

            綜合辦公室

            国产日韩久久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