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春日,在武漢植物園,一種美麗又纖柔的小花正在卯著勁開放。它看起來不太起眼,卻是“消失”上百年又在湖北野外“復活”的傳奇植物——陜西羽葉報春。
在武漢植物園花境大道,80株陜西羽葉報春早已開啟報春之旅,成簇成簇開放。它的花瓣纖薄輕盈,風動花搖。繁茂的花朵密密匝匝簇擁在一起,像是在說悄悄話。粉白的嬌嫩顏色如春天一樣富有浪漫氣息。它的葉片全部開裂,像羽毛一樣輕柔飄逸,整個植株充滿輕盈感。雖然個頭不高,但是超高的顏值讓人眼前一亮。
陜西羽葉報春是報春花科報春花屬植物。報春花全屬500多個種,我國約300種,其中,羽葉類報春因有羽狀復葉而得名,且只在中國有分布,屬于中國特有。武漢植物園收集保育了安徽羽葉報春、湖北羽葉報春、陜西羽葉報春、毛茛葉報春四種羽葉報春。陜西羽葉報春高約15 -25厘米,花冠呈粉紅色。它開花比迎春花還早,一般2月到4月開花,花期長達2個月。它花形美麗且花期較長,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
陜西羽葉報春因為“消失百年”又失而復得和稀少的野生數量成為獨特的存在,是我國珍稀瀕危植物。
1904年,德國植物學家在我國陜西秦嶺南部發現陜西羽葉報春。采集的模式標本保存在德國柏林植物標本館,二戰時不幸毀于戰火。此后長達100多年,始終無人再次在野外發現陜西羽葉報春的野生種群,曾被植物界視為已經或可能滅絕。
2006年,湖北的植物愛好者甘啟良先后在湖北竹溪、竹山發現3株報春花科植物,標本經華南植物園從事報春花科分類學研究的權威專家鑒定,為絕跡百年的陜西羽葉報春,“滅絕”百年的植物由此神奇“復活”。
由于原模式標本已毀,對陜西羽葉報春進行鑒定和分類失去了重要參考。2022年,武漢植物園李新偉副研究員和甘啟良合作,對陜西羽葉報春的形態特征進行了詳細描述,重新指定了模式標本,該標本將被永久保存在武漢植物園標本館。據此寫出的論文《陜西羽葉報春新模式標本》,在美國權威雜志NOVON上發表。
陜西羽葉報春只在湖北和陜西有野生種群的分布,其中湖北野生的個體數量不足百株。2020年,武漢植物園對陜西羽葉報春進行人工栽培,經過多年的栽培馴化,開花結果均正常。今年,首次移栽到戶外讓公眾觀賞。
目前武漢植物園內的陜西羽葉報春正處在盛花期,預計花期還有一個月左右。想要一睹這朵珍貴的報春花,快來武漢植物園看看。
(湖北廣電融媒體記者 吳彤 通訊員 陳長麗 責任編輯 何潛彬)
原文鏈接:
https://m.hbtv.com.cn/p/2369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