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body id="79f28"></tbody>
    1. 
      
      1. <progress id="79f28"></progress>
      2. <samp id="79f28"><ins id="79f28"></ins></samp>
      3. <menuitem id="79f28"><strong id="79f28"><u id="79f28"></u></strong></menuitem>
        <track id="79f28"><nobr id="79f28"></nobr></track>
          1. wbg logo

            傳媒掃描

            【科學網】武漢植物園科研人員在三峽地區發現植物新物種

              《中國科學報》9月16日從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獲悉,該園和重慶自然博物館、重慶五里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近日聯合發表并命名了一種植物新物種——三峽白前,相關論文發表在國際植物分類學期刊《植物類群》上。

              三峽白前為夾竹桃科白前屬植物,根據最新的白前屬定義,我國共有白前屬植物約90種。研究人員介紹:“三峽白前的發現和命名跨越了近半個世紀。”

              早在1964年,四川大學川東植物調查隊研究人員周洪富、粟和毅就在三峽地區采到了該物種標本,該標本至今存于四川大學標本館及華南植物園標本館。當時該物種被誤鑒定為膜葉娃兒藤或建水娃兒藤。2019年至2022年,重慶自然博物館陳鋒、巫山縣林業局周厚林等科研人員先后在重慶奉節縣、重慶陰條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重慶五里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這一物種,目前三峽白前已知有5個分布點。今年9月14日,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科研人員聯合重慶自然博物館、重慶五里坡自然保護區合作發表并正式命名了該物種。

              中科院武漢植物園科研人員張彩飛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該物種是一個三峽地區特有的新種,研究人員因此將其中文名命名為“三峽白前”,并將其拉丁學名確定為“Vincetoxicum pingtaoanum”,其中種加詞確定為“pingtaoanum”——該詞語來源于我國夾竹桃科植物分類學專家李秉滔的名字,科研人員希望以這種方式對前輩科學家在學科研究上做出的重要貢獻表達敬意。

              據悉,科研人員通過野外采集、植株移栽的方式,已于去年9月份將三峽白前移栽到武漢植物園,開展引種保護和跟蹤研究,“今年5月份已經開花,與野外開花時間基本一致,花朵不大,無明顯香味。”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1646/phytotaxa.564.1.4

                新聞鏈接

            綜合辦公室

            国产日韩久久久久精品